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24日 星期

聚焦新课标 聚力共成长
宁波市江北区举办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赵博雅

如何理解新课标的新理念并将其落实到课堂实践?怎样遵循新课标内在逻辑,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5月至8月,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了针对江北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旨在帮助参训教师准确理解新课标理念与要求,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名师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本次培训的对象是江北区教龄在2~6年的教师,他们都已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培训主办方针对参训教师的学习需求,邀请了多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规划了“理念更新、内容理解、策略提升、实践改进、成果展示”等模块,通过“6天本地+3天在岗实践+18学时网络课程”的培训,助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本次培训不仅设置了《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历史与社会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反思》等专题讲座,还设计了《初中历史:大概念与理解教学》《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等实践指导。针对小学数学学科,除了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活动设计方面的指导,还特别安排了探讨小学教师如何做教学研究的专场讲座。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葛素儿的讲座《聚焦·厘清·实践·提炼——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教学研究》让参训教师对教学研究有了全新认识。教师陈旭明说:“葛老师不仅着重讲解了课题选题策略,还巧妙融入了丰富的案例,为我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更提升了我在数学教育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的信心。”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顾志能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例分析、练习设计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解读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前沿信息,拓展了参训教师的教育视野。

培训期间,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任佳敏就在教学中引入了刚学到的课堂观察、小组项目等多种工具来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还将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在讲授古代文明时引入地理知识,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明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通过实际运用,我意识到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还能提升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典型课例解剖、专家点拨、实操练习……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让参训教师在撰写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等方面都获得了能力提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卓越教师的修炼与品牌创建》等专题讲座,也进一步提高了参训教师的综合素养。

搭建平台,赋能教师未来成长

“初一地理新增了许多自然地理的内容,这块原本属于科学,现在放到了历史与社会,使得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容量更大了。”“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知识体系庞杂,专业性又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补习相关专业知识呢?”……面对新课标对学科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以更新的观念去研读新课标,带领学生高效学习相关知识并融会贯通,是本次培训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针对这一难点,专家带领参训教师对地理新课标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理相关知识点,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参训教师的基础知识,还将前沿的地理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引入其中,让参训教师对地理学科有了全新的认知。

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环节,参训教师还提出了一系列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比如,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堆积如山的待批作业、等待单独辅导的学困生,如何做到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让课堂更有效率?

在专家看来,这也是刚工作不久的教师面临的普遍难题。通过回顾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结合教学案例,专家向参训教师介绍了自己的处理办法。“比如,根据工作量,在学期初就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备课多少节、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有选择、有规划地开展教学研究。未来,我想将这种教学行为的转变运用于实际工作,让我的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教师戴若怡说。

本次培训还设置了多场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环节,这成为参训教师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难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平台。教师曹颖认为,正是小组讨论引发了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反思。在她看来,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与同行的交流让她意识到,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和发现,而不仅仅是接受答案。她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和实践来解决问题。也有教师通过这次培训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计划通过大量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教师工作坊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一位参训教师在总结中写道:“教师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经历。它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技能,更让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和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在教育的道路上,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