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9月20日 星期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金华实践”


编者按:

改革创新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旋律,为落实全会精神,本报推出“书记局长话改革”特别报道,走进各个国家级、省级教育改革实验区(试验区),访谈当地教育部门主要领导,展示来自一线的教育改革实践,提炼和总结各地好经验。9月13日,本报专访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探讨“协同创新,跑出科学教育‘加速度’”。本期,记者专访金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唯,探讨——

□本报记者 言 宏

金华自2021年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以来,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的目标要求,聚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经过3年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逐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获得感不断加强。

阳光分班、创新人才培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心理健康、“四权”下放和创新编制管理做法等6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5次在全国作会议交流发言。“双减通”、作业改革、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近日,本报记者专访金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唯,请她谈谈金华是如何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

记者:2021年9月,金华成功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当时是全省唯一的地市。目前,金华已形成了“5+5”教育综合改革体系,请问金华当初具体是怎样设计的?您觉得是哪些原因能够让金华成功入选?

李唯:金华能够成功入选,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金华人文底蕴深厚,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二是金华是教育改革的高地。现在,我们已形成了“5+5”教育综合改革体系。第一个“5”是指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全国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等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第二个“5”是指义务教育“双减”、学前教育改革、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实验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市、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市等5项省级改革试点。正是基于这样扎实的改革基础和浓厚的改革氛围,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才能落地金华。

记者:2021年入选后,金华做了很多努力,我了解到2023年金华在浙江省教育工作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全省前茅,这离不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这几年间,金华主要是抓住哪几方面落实推进的?

李唯: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金华市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改革创新突破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五育”并举,培育“五好五有”学生。“五好五有”指思想品德好、智力发展好、身心素质好、审美情趣好、热爱劳动好,有坚强意志、有读书习惯、有体育特长、有艺术爱好、有劳动技能。具体来说,我们实施了“思想筑魂”“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一校一品”等四大工程,开展了3批次德育品牌培育,共培育中小学德育品牌205个,涌现出像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梦想团队,协同育人”、浦江县实验小学的“小鬼有约”、金华市婺城区东市街小学的“人生有戏”等一些五星级德育品牌。

改革除了要让人民理解,还得让人民有获得感。为此,我们实施了阳光招生、阳光分班、阳光定向三大“阳光工程”,全面保障随迁子女同城化待遇,极大地推进了教育公平。我们还大力实施“学有优教”工程。加快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公办园招生覆盖面从49.01%提升至62.26%,普惠园招生覆盖面从90.5%提升至97.53%。我们坚持提质与减负一起抓、校内与校外齐发力,持续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整治,实现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出台全省首个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标准,共组建教育集团359个,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深化新时代小学生评价改革,推进小学低段无纸化测试,在298所学校开展“一校一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普通高中多元发展,遴选金华第一中学等29所普通高中开展市级分类办学改革试点,迭代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做强高考“培优联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我们拓宽渠道引进人才。加大学校自主招聘力度,创新招聘考试形式,实施“万名大学生留金计划”。除此外,我们建立了“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四级培养体系,近3年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共交流轮岗校长和教师4600余人,占比23.2%。我们还着力提高和保障教师待遇水平,金华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迭代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师德师风、教育乱收费、校园安全、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五大专项整治,优化和完善教育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系统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水平提升至全省第三。如在校园安全方面,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出台《金华市校园安全标准化排查清单100条》,实现全市1882所学校标准化排查100%全覆盖,“四个100%”实现全面覆盖,建成“智安校园”843所,实现了校园安全防范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在生源成分复杂、自控能力弱、管理难度大、违规违纪较多的28所中职学校和2所义务教育段学校设立校警联合工作室,优化问题学生处置层级,及时化解生生、师生等校园矛盾纠纷,减少隐患问题,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我们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部门协同、建强师资队伍、完善预警机制,创新探索“心理安全守门人”等做法,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大幅下降。

记者:您刚刚说了非常多的改革措施,涉及党建、招生、师资、教育治理等各领域,您觉得最值得全省甚至全国借鉴的是哪几项?

李唯: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时刻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了推进教育公平而实施的三大“阳光工程”特别值得推荐,这也跟教育部今年开展的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不谋而合。

记者:好,我们先来聊聊您说的“阳光工程”。

李唯:“阳光工程”包括阳光招生、阳光分班、阳光定向三方面,这也是为了回应社会关切。

针对改革初期社会上反映较多的政策理解难、报名程序烦、招生秩序乱、廉政风险大、资源调整慢等问题,我们逐一回应化解。2020年借助“公民同招”政策,金华研发了入学入园报名系统“入学通”,2021年迭代升级,将高中(中职)段招生一并整合,为考生提供中考报名、招生信息发布、提前测试报考、中考成绩发布、志愿填报、录取及信息查询等全过程服务,实现公民同招、普职同招。

我们发现,能否为刚入学的孩子“挑选”一位好的班主任和一批好的任课教师,以此占据学习过程中的天然竞争“制高点”,是不少家长开学前高度关注的问题。于是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金华全域实施了以“教师均衡、学生随机、过程公开”为核心内容的阳光分班,当时共涉及学校637所,惠及新生16.65万人。

初升高特别被关注,家长非常焦虑。因此,金华稳步提升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校比例至75%。随迁子女在金华初中学校在籍读满3年,即可参与优质普通高中定向生分配政策,享受优质普高教育资源。

记者:您说的没错,公平入学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大家更关注的是教育过程、教育质量,金华又是如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

李唯:我们抓住课堂、作业、评价三方面。全市强化教研引领,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比如强化集体备课,将其纳入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强化推门听课,采用不定班级、不打招呼、随机推门等方式完善听课机制。区域全面推行校本作业,探索布置分层、弹性、项目化和个性化作业。全域推行作业公示,落实“三严禁”要求,全力压减作业总量;要求各学科精心策划作业改革系列活动,形成赛、训、研、展一体化模式。

我们还用评价作为导向,全市“一盘棋”,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维度重点推进,形成10个任务清单,构建“1+5+10”新时代学生评价体系。目前已在298所小学开展试点,覆盖率达77%。

记者:确实有很多创新机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背后,最离不开的是教师。刚才提到,为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学校办学活力,金华提出“四权”下放,您能否具体说说?

李唯:我们边摸索边总结边推广,促使中小学校的办学更富活力,广大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积极探索用人自主权、教师招聘权、职称评聘权和绩效考核权等人事权力的下放。具体来说,就是下放干部使用权,让“学校配”;下放教师录用权,让“学校招”;下放职称评聘权,让“学校评”;下放绩效考核权,让“学校定”。

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由学校自行决定,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对相关人选进行考察、研究,实行任后备案管理。这让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愿干事的人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全面下放市直学校新教师招聘权,招聘岗位由学校设定,招聘条件由学校设置,面试笔试由学校组织,学校成立专家评委团,通过模拟上课、说课、面谈等方式,全方位考核应聘者的整体形象、课堂表现、表达能力等,签约录用由学校决定,教育行政等部门负责招聘公告审核、招聘组织工作指导监督、入编手续办理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招聘效率,提高了人才引进质量。

金华将中级及以下职称评聘的权限下放给学校,让“管得着、看得见”的学校成为组织职评的主体,“一校一策”,各校制订方案,细化评审办法、标准和程序,将平时的考核结果较好地融入职称评聘中,充分发挥本校评审专家熟悉本校评审对象的优势,注重教师在校承担的责任和业绩大小、表现优劣,客观公正评价教师。

针对教师绩效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完善市直学校绩效工资、教育教学成果奖、年度考核奖分配和教师工资补差办法。考核奖励及工资补差侧重向一线教师、优秀教师、班主任等倾斜,并设置发放不能低于10%的偏离度考核指标,杜绝学校好人主义平均发放,鼓励拉开绩效奖励差距,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记者:最后想问问您,在您看来,教育综合改革还存在什么问题?未来,金华将会采取哪些新举措来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效?

李唯: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教育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教育资源供给仍然紧张、教育高质量发展依然有短板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系列部署,体现出教育改革从局部、个别改革到系统性、全局性改革的特点。我们也要再接再厉,下一步将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化三大“阳光工程”,推动教育公平;深化学前教育集成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共体(集团化)建设,不断缩小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建立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长效机制,加快教育项目建设,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