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师职业,意义非凡。于国,他们是教育田野上的播种者,也是未来之光的点灯人;于民,他们是人生河流上的导航员,也是万千家庭的筑梦师……但是于己,他们是奋战在岗位上的一个个普通人,有突如其来的喜怒哀乐,也有必须面对的柴米油盐;对于任重道远的教育生涯,他们有过迷惘和苦痛、彷徨和坚持,也曾有成功和欢笑、享受与幸福,且注定将迎来更加成熟与自信。值此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了几位教师作一番节日感言。情见乎辞,道铭于心。他们有的是00后,初踏讲台,踌躇满志;有的是60后,年届退休,依依挥别;有的伉俪情深,同心共济;有的家有书香,代代传承;有的恰与教师节同寿,似有大任天降于是人;有的效恩师立志为师,师徒因缘相伴一生……不同的职业时期,不同的人生际遇,演绎出教育人生的多姿多彩。
一名新教师的悟达
张晓炜
在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之后,去年8月22日这一天,任务接踵而至,让我焦头烂额:确认50个学生的家长是否都进入钉钉群,联系家长开展家访工作。随后的几天,50个学生从档案袋和点名册中跃然而出。
我见到学生们时是国防教育第一天,到了午休时,我不想遇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一个过于活泼的学生,与同学窃窃私语,翻动柜子发出噪声,搅乱了午休的清静,经我多次提醒也不收敛。
我顿时茫然不知所措,第一天就此草草收场。失意翻滚着涌上心头,刚走出象牙塔的我就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寒冬,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能否承担这份工作,最后只能安慰自己,新教师遇到这样的困难很正常。
我便一直关注他,发现他在劳动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明我对他的期望,鼓励他去竞选劳动委员。
这场危机化解得有些一帆风顺,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每次早自习我到达教室时,他已经组织值日生完成了清扫。而班级所需的粉笔、垃圾袋等,都是他负责向总务处领取的。
看来是我的想法有所偏差,这件事给初入职场的我增加了职业自信,最大的启示是:学生虽然有缺点,但是也有闪光点,如果能被教师发现,引导其发扬滋长,一定能使学生走向正轨。
所谓“不破不立”,新教师只有破除学生时代的舒适圈,破除理想化的职业想象,才能在面对教育现实时有一颗平常心,踏雪寻春,静待花开。
在慢慢适应教师角色之后,挑战一点儿都没有减少,反而如浪潮般向我涌来,让我始料未及。
就如去年10月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从未有过策划经验的我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抛出话头,征询学生的意见。
看起来,学生们比我更成熟,很快就确定了入场式为舞蹈形式。有舞蹈功底的学生主动请缨,统计报名人数,并和成员一起商量舞蹈风格和彩排时间,所有方案竟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内便迅速拍板、执行。
我原本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每天为这些琐事操碎了心,而在一次次的任务中,学生们认真冷静的态度、非凡的天赋和强大的组织能力,让我叹为观止。
的确,班级不是我一个人的,同样也是学生们的,不必事事都扛在自己身上,要看到集体的力量,而我需要做的只是为他们提供便利。
我感到自己被一片温暖包裹着,看到了学生们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50个学生一次次的集思广益、齐心协力之下,有了运动会入场式中学生们的翩翩舞姿、为白血病孩童发起的爱心捐款、校园义卖时五彩缤纷的漆扇小摊、跨年班会上用毛笔写下的种种心愿……
与学生们的相处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开完期末家长会,一个学年便画上了句号。
这一年来,经历了许多校园里的故事,我有过诸多感慨。我意识到:学生们是每一次活动的见证者,他们绝非过客,而是班级的主角。
正是因为一年来与学生们的亲密接触,我也意识到前辈终身坚守的原因: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肯定。
张晓炜
2000年出生于瑞安市,2023年6月毕业于宁波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现担任宁波市镇海区仁爱教育集团九龙湖分校七年级3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