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14版:浙江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巡礼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9月6日 星期

以“浙丽优师”助力打造“浙丽优学”


□丽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范寿仁

强教必先强师,我们聚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跃阶攀高行动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打造“浙丽优师”,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为打造革命老区教育样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在弘扬践行上进一步细化举措,营造氛围,激发活力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前提,在于学深悟透教育家精神实质,做到内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突出学思践悟,引导全体教师自觉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四个相统一”到“六要”,从“‘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我们将持续推进创建学习型机关、学术型学校和培育学者型学校“三学”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市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锻造教育共富挺进师”专项行动,举行教育家精神大讨论、大宣讲、大比武,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二是深化师德师风,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始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师风网格化管理,建立逐级负责、管人管事相统一的机制。严格执行教职工准入查询制度,全方位把好教师入职关。加强师德师风表现情况考核,以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依据,探索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巩固拓展师德师风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深化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强化教师的价值引领,引导教师站稳讲台、潜心育人。

三是强化关心关爱,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更加鲜明政策支持导向,优化教师薪酬激励体系,细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体系,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荣誉奖励、绩效分配等方面向班主任、一线优秀教师倾斜,引导激励教师立足岗位作奉献。推进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减少各类进校园活动,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好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发挥好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如设立教育跃阶攀高突出贡献奖、鲁冠球教育奖等,表彰一批优秀个人和集体,全面激励先进典型。

二、在优师引育上进一步整合资源,管控质量,提高质效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在于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一要做深“引”的文章,从源头上提升队伍质量。深入贯彻教育人才工作新政,强化市县联动,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持续推进“来浙丽、育新人”绿谷名教师引育工程,加强与组织、编办、人社等部门协同,市县组团参加“全市千名硕博招引行动”“教育、卫健、半导体人才专场招聘会”,通过搭建大平台扩大影响力和知晓度。加强与师范院校的对接合作,每年进校园举办推介会、宣讲会,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投身丽水教育事业。全市招引教师中研究生占比保持在30%以上,新增教育人才指数处在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二要做实“育”的文章,不断夯实队伍专业能力。用好省教育厅对山区26县的倾斜政策,做好定向师范生选送,加强就读期间跟踪管理、培养和入职前考核。实施“青年教师五年成长计划”,对新入职教师进行5年周期的培养,完善新入职教师结对培养制度,落实骨干教师一对一指导,确保都能练好基本功、站稳讲台。实施“绿谷名教师”培育工程,构建“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英才”五级专业成长阶梯,并与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培养相衔接,形成省市县三级一体、相互贯通的名优教师培养体系。同时,每3年实施一轮“双名”(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每年实施高端教育人才培养、开展教育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选拔。全面推进教师发展“百千万”行动,力争到“十四五”末,打造形成百名省级名师、千名市级名师、万名县级名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要做好“用”的文章,从机制上增强队伍活力。针对教师编制供需区域性不均衡,探索教师编制跨区域跨层级市域统筹,建立教育提质编制周转池,缓解市域经济发展核心带的教育人才短缺问题。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参照编制统筹管理办法,设立学校职称岗位池,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由教育部门在校际调剂使用,更好地调动教师积极性。强化名优教师“誉后管理”,实施“领雁行动”,通过组织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徒结对、加强履职考核等,充分发挥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三、在跃阶攀高上进一步凝聚合力,奋斗实干,担当争先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根本,在于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跃阶攀高行动,推动丽水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全面助力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锚定与全省同步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深入推进“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效能建设活动,引导全市教师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和浙西南革命精神,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全面加快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提升省现代化学校创建认定的比例和数量,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成效推进“学有优教”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工作公众满意度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教育样板。

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聚焦创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入实施“浙丽科学+”“县中崛起”“浙丽优师”等十大行动,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科学教师等三支队伍建设,加大绿谷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育力度,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入开展“万师访万家”大家访,全面落实“阳光丽心”“浙丽守未”行动,推动丽水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要积极推动职教赋能地方产业发展。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开展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区域产教联合体,全面推动中职双高建设向双优建设迈进。推进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建立一体设计、贯通衔接、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丽水跨越式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立足全省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试点地区,深入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赋能教育共富。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