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14版:浙江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巡礼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9月6日 星期

丽水:革命老区的“优师”行动

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在辅导学生。

□本报记者 李 平

近日,松阳县通过网络直播,面向全县教育系统2500余名教师开展了一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锻造教育共富挺进师”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前辈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漫长的事业,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能力、知识应该与时俱进。”松阳县第五中学教师吴同述感慨道。

近年来,丽水致力于打造一支“浙丽优师”,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引、育、用、管”四措并举,全力落实好“三支队伍”建设,为打造革命老区教育样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涵育师德师风 让教师志当“大先生”

今年5月以来,丽水部署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锻造教育共富挺进师”专项行动,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首要环节。

截至目前,丽水共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3.8万人,这支教师队伍有力助推了山区教育的优质发展。“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校长、好老师。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淬炼精神品格,陶冶道德情操。”丽水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叶青说,师德师风是新时代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

“教育家精神体现在日常的育人点滴。弘扬教育家精神,能够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教师厚植爱校爱生的情怀。”任职丽水市莲都区刘英小学校长以来,付永飞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认识。近6年来,刘英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连续5年获得质量进步奖,连续3年被评为莲都区优秀学校。而他本人也5次获评莲都区优秀校长,并获得浙江省“春蚕奖”、丽水市优秀校长等荣誉。

刘英小学不仅以“红色刘英”教育品牌著称,该校还是浙江省教育机器人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方秀华成立了机器人社团,他带领学生在各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国家级奖项22人次、省级奖项81人次。

丽水市莲都区处州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在校长王晓飞带领下,该校连续3年获评教育质量发展“五星学校”。“教育家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弘扬和践行的,每一名教师都是潜在的教育家。”王晓飞介绍,在处州中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性别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教育家精神在教师当中形成广泛认同、成为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能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王晓飞的倡导下,学校开设“崇正微讲堂”,不仅邀请名家与教师面对面,还把身边的教师典型请上台,并在教师当中掀起思想大讨论,以榜样的励志故事提振教师的精神状态。

作为学生喜爱的“校长老师”,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校长梅景怡多年坚持带班、坚守教学一线,与自己的徒弟“同上一堂课”,在不断的切磋中,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他非常重视对新入职教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名教师从走上讲堂的第一天起,就要立志做‘大先生’,只有敬业爱生、潜心从教,才能真正提升职业幸福感”。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必须完善保障体系,将尊重和关爱落到实处。近年来,丽水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将义务教育教师收入全面提升到公务员平均水平;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对教师月度、年度考核奖进行二次分配,重点向工作量大、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多方给予乡村教师支持,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在偏远、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保障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人才“梯次”培育 助力教育质量跃阶攀高

“刚刚通过开箱游戏,揭秘了‘托物言志’的概念。你们来思考一下,对‘物’的选择是随意的吗?”在《白杨礼赞》这堂课上,语文教师张李恬子抛出了这个问题。

学生一个个举起了手。“对‘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物的形态、生长环境与所象征的精神有相似之处。”“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笔直、参天耸立的形态等,描摹出了白杨树不折不挠的品质,也象征了北方农民的精神。”……

张李恬子别出心裁的课堂,赢得了听课专家、教师的好评。从一开始在乡村学校的“猝火”,到现在经过多方历练,成长为丽水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处州中学的骨干教师,张李恬子短短几年的成长史,是丽水教师培养工作的缩影。近年来,丽水为教师搭建成长阶梯,构建了成熟的教师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针对性提高各阶段、各层级教师培养质效,助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不断推动丽水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丽水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俞伟毅介绍,针对新入职教师,丽水实行“一二三四五”行动,即一年起好步、两年过好关、三年上台阶、四年展实力、五年显身手,助力其站稳讲台、练好基本功。针对成长期教师,形成从县级、市级到省级,从新苗、新秀到教学名师、教育精英的通道,拓宽他们的成长空间。针对成熟期教师,则实施“绿谷双名工程”,对名师名校长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开展教育英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评选,积极培育学者型校长,让更多名师名校长脱颖而出。

“绿谷双名工程”首批336位培养对象于去年结业。3年培养期内,近50%的培养对象实现了个人进阶,71.47%的培养对象成长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名家等“绿谷名教师”,有4人晋升正高级教师职称,9人晋升浙江省特级教师。俞伟毅表示,“绿谷双名工程”将形成可持续化的培养模式,接下来即将开展新的一轮。为优化培养模式,将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加大实践学校和实践导师的配置,并加强过程性管理。

从2023年开始,丽水启动教师发展“百千万”计划,预计到2025年,将培养百名省级名师、千名市级名师、万名县级名师。“在丽水,教师成长的平台足够多,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足够清晰,只要你努力,就不愁没有绽放的舞台。”目前已成长为丽水市学科带头人的刘英小学劳动教师杨斐说,受益于这些政策,她的从教之路越走越宽广。

明方向定目标 激发教师队伍内驱力

龙泉市上垟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罗刘金自从加入丽水市郑爱芬名师工作室,公开课上得一次比一次好。在最近举办的龙泉市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他还拿到了一等奖。

郑爱芬是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自从评上正高级教师,她所领衔的龙泉市小学语文名家工作室便也于去年9月从县级升格成了市级。目前,该工作室一共有32名成员,除了17名龙泉的语文教师外,还有15名教师来自丽水各地。

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龙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最多的城乡教共体,共有城北、凤鸣、双平、八都4个乡镇校区。身为该校副校长,郑爱芬在繁忙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余,每个学期要开展至少4次线上、线下活动,并要盘活资源,带领32名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朋辈引领作用,促进工作室优质资源辐射效应最大化。

“当老师最忌讳的是安于现状。职称评上去了,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躺平,而是要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郑爱芬说,“名师工作室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年给予3万元专项经费,要在3年时间内引领学员提高师德修养、教科研水平,带一支队伍、抓一批项目、出一批成果。这是荣誉,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这样由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丽水目前有60个。“这得益于近两年来丽水优秀的骨干教师呈现井喷式增长。”俞伟毅说,截至去年,丽水省特级教师、正高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已超全省平均数。

同时,丽水进一步健全名优教师“誉后管理”。教师每个层级荣誉的取得,都有相应的任期和考核机制,每学年都要进行考核。比如,获评市学科带头人的教师,5年任期内不合格的将不再享受该项荣誉及待遇;5年期满后如不能上一个台阶,将一切归零,与其他教师公平竞争该项荣誉。

丽水各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各项举措,激发教师成长内生动力。近年来,龙泉全方位开展“1+4+N”教育综合改革,以超常规的力度实施教育人才引进培育、教师队伍绩效管理、校长队伍绩效管理、教育提质系列行动等四大工程。按照龙泉市第三中学最新出台的考核方案,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奖励、职称评聘等挂钩,让勤勤恳恳的教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教职工对工作现状、发展目标和职责界定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促使教师走出“舒适区”。

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聚焦中小学课堂,促进县级、校级、晒课团队三级联合,以3年为周期,稳步推进“全员晒课”,“三年一规划,一年一主题,一步一印记”,从而激发全体教师的研课动力,形成课改合力。

“下一步,丽水将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学习宣传和阐释,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广大教师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与提升个人的崇高师德、责任担当、教育智慧、教学能力相结合,与育人相统一,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引领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朱叶青说。

①青田县船寮镇中心幼儿园开展读书活动的场景。

②松阳县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活动场景。

③缙云县章村小学校长马鑫飞在给学生上课。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