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12版:浙江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巡礼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9月6日 星期

聚焦“三个一”加强海岛教师队伍建设


□舟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海波

近年来,舟山市紧抓厅市教育合作历史性机遇,聚焦“三个一”(扩面一批、提升一批、优化一批)策略,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加强海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快缩小岛际、区际、城乡和校际差距,为公共教育服务迈向市域一体优质均衡和建设高水平现代海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扩面一批,拓宽来源渠道,筑好优师根基。舟山立足海岛实际,蹄疾步稳、多措并举扩大优秀师资来源,最大力度做好优师招引。一是夯基础。系统规划公开招聘、定向委托培养、入校一站式招引等方式,抓住“金九银十”黄金季,并依托优秀高校毕业生来舟从教上岗补助办法,持续吸引补充优秀学子来舟从教,壮大稳定海岛教师队伍基础。二是募银龄。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银龄讲学计划”,不少教师为省特级、正高级和全国优秀教师,有效缓解海岛优秀师资总量不足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三是优机制。深入实施引智行动,创新重点高中理科类教师招聘面向“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放宽专业限制要求、实行单列招聘等特殊政策。出台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实行高层次教育人才优待政策。引入校外优秀教师资源,为学生搭建更专业化、精准化的学习平台,拓宽学习视野,也为教师提供多元化专业支持。

提升一批,系统谋划培育,助力教师成长。舟山系统谋划教师培育路径,号召广大教师将“勇立潮头担使命,砥砺奋进践初心”的海岛人精神与教育家精神相融合,自觉学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着力提升专业素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练内功。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打造理想信念坚定的教师队伍。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实主体责任,统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与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严格执行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持续用好“三张清单”深化师德师风问题整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二是增本领。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因需而学,按需施训,分类分层推进教师“教学研培创”,深化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梯队培养体系建构,推进市—县(区)后备特级教师联动培养计划、“三名两新一中坚”计划、班主任成长三级序列促进计划和新教师素养提升计划,健全名师、优秀骨干教师、班主任、后备人才、青年教师、新教师、校(园)长分层融合培养机制,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将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三是聚合力。紧紧抓住校长队伍这一核心,通过全国招引、名校跟岗、专项培训、储备锻炼等多渠道引培名校长队伍。挂牌成立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首个地级市工作站,联合高校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探索高层次人才保护机制。全市公办普通高中与省内优质高中一对一结对全覆盖,实现共进共享、共研共促。加强渔农村海岛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市名师工作室“岛·城”“名师有约送培”“青年成长专递”三大支持行动,补齐教师薄弱短板,攻坚全体教师专业素能提升。

优化一批,深化管理改革,激发队伍活力。均衡可及、优质共享的教育,是现代海洋城市的基础性事业。舟山教育聚焦海岛教师队伍“城区强、农村弱,大岛挤、小岛空”的问题,以改革试点为抓手,抬升均优“洼地”,激发队伍活力,全力推进海岛教师队伍市域一体、优质均衡发展。一是优结构。破题教师编制统筹一体化,制定出台《关于市域一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和人员统筹优化的实施方案》和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标准,抓住学校布局调整对教师编制优化窗口期,每年合理确定各地公办普通中小学编制规模,探索教师跨区域跨学段调配、遴选、流动机制,实现人员统筹交流与学校布局调整和生源流动趋势同步同频。争取用6年时间,让义务教育教师编制和人员回到合理均衡的师生比,成为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教师编制统筹改革的重要成果。二是破难点。联合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应对教育发展新形势,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攻克教师管理难点痛点。通过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县管校聘”、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特岗补助、考核评价与绩效制度等改革,坚持向基层、向一线、向乡村、向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树立业绩导向,提振教师队伍活力。积极做好教师减负工作,使学校回归育人本位,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将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难点突破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位置,推动海岛教师队伍由量到质的提升。三是强保障。完善教师保障政策、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是打造海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基础。出台《中小学满20年班主任任职奖励办法》,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水平,落实“越往基层,越往偏远海岛,待遇补助越高”的政策,加大荣誉保障力度,从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教育培育激励等三方面努力为海岛教师提供更加包容温暖的育人环境,提升教师获得感和职业幸福感,使海岛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海岛教师队伍和教育质量提升更有保障。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