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8月30日 星期

搭转化之“梯” 铺创新之“轨”
浙大赋能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报记者 季 颖

把图形和文字资料输入汉盲双向翻译平台,一道几何数学题即时进行汉盲翻译、点图转化,完成盲点图文混排后,通过图文混排盲文刻印机刻印,就成了可供视障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

图文混排盲文刻印机及汉盲双向翻译平台是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为视障学生自主研发的,具有价格实惠、刻印速度快、噪声低等优势。“视障学生面临着教辅资源不足、出行空间局限等困难,而市面上针对特殊群体教学用及家用的刻印机价格又昂贵,无法满足视障学生学习需求。”浙大滨江研究院数智助残无障碍联合实验室主任于智说。

近日,记者跟随“浙江大学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采访团走进浙大滨江研究院等地,了解浙大赋能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在浙大滨江研究院展厅,人工智能安全管理、儿童心衰患者需求的人工心脏、新型PET分子影像探针等最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都是浙大滨江研究院与滨江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产业在“医工信”领域深层次合作的成果。

指着面前正在平稳运行的人工心脏,浙大滨江研究院儿童健康创新研究中心项目工程师介绍,开发满足儿童心衰患者需求的人工心脏产品是研究院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这个看似简单的机械,可以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儿童心脏移植供体短缺问题,挽救更多患儿生命。借助滨江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区位优势,团队已搭建仿真计算平台、数控加工平台、体外测试平台,实现了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自主加工生产。目前,该团队已完成儿童心产品体外性能测试及溶血性测试,即将进行动物实验。

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得益于浙大滨江研究院打通了从科技创新、中试孵化再到产业应用的相关环节。据浙大滨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目前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主要集中在高校,产业应用需求主要集中在地方,二者之间存在政策、机制、资金等沟壑,而打通各个环节后,借助相对灵活的机制,既能帮助浙大的相关科技创新成果在滨江区转化落地,也能帮助滨江区内有技术攻关需求的企业找到科研创新力量。

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力,只是浙大滨江研究院赋能地方的一个方面。浙大滨江研究院聚焦助力地方产业创新,设立了“医工信协同创新孵化器”,通过“组织申报支持政策、成立联合实验室、研究院专项配套、产业基金对接”等产业服务组合拳,整合高校、政府、市场多方资源,实现更多研究成果在滨江区转化落地,为当地孵化、引进了一大批科技企业。目前已引进、孵化科技创新企业56家。

滨江研究院是浙大赋能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浙大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服务水平,积极为地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杭州市临平区,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与企业联手打造面向中小型企业智能制造需求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服务方案80余版。在杭州市钱塘区,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建设的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立了一套创新药物研发概念验证体系,为企业提供创新药物研发转化应用与概念验证技术的全链条服务,加速助力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