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7月9日 星期
杭州萧山区:
个别化作业让特需学生“被看见”


□本报记者 金 澜

下课铃声响起,随班就读的特需学生小王(化名)拿到了回家作业——课前预习单。对比其他学生的那份,小王手上的这份在题目难度、类型和数量上都有很大差别,这是任课教师为他定制的个别化作业。

随着融合教育发展,一批中轻度障碍的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受限于生理、心理因素,他们中的一部分很难跟上教学进度,面对常规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只能被动等待同伴和家长的帮助。长此以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挫伤,也很难真正融入班级。

从事特殊教育研究26年的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特殊教育教研员邵立锋,敏锐地察觉了症结:这些作业超出了特需学生的能力范围,是他们随班就读过程中的“负担”,也是融合教育高质量推进需要突破的瓶颈。因此,从去年起,萧山区针对随班就读的特需学生开启了一场个别化作业改革。

目前萧山区义务教育段随班就读的特需学生有200多人,除去部分通过佩戴辅助工具可以跟上正常学习进度的,需要定制作业的有100人左右,主要为智力障碍者和心理疾病患者。摸清底数后,邵立锋有的放矢,通过“定点培育+循序辐射”的方式到萧山10个教学片区进行巡回主题培训,对如何设计个别化作业作了要求、流程和行动上的规范。

邵立锋要求教师“一人一案、一课一析”,在设计作业前先填写作业基点观察、作业起点分析、作业落点链接3张表,并召开研判会,邀请家长、校长、班主任等到场,形成作业设计评价共识。其中,作业基点观察是为了明确学生的障碍程度、课堂习惯、作业支持力度,作业起点分析总结出学生的作业优势经验和劣势经验,作业落点链接则具体到每一课时的作业要求。

进行系统分析后,教师设计个别化作业得心应手,也不会增加太多负担。渔浦小学首席资源教师傅利丹给学生小韩(化名)设计了《花钟》一课的作业单,题型以朗读和抄写生字、连线、填空为主,“我对小韩进行了作业能力剖析,发现他不具备归纳概括和写作文、拍照等能力,单课时能掌握的新词组不超过5个”。拿到匹配自身能力水平的新作业单后,小韩能和其他学生一样独立且高质量地完成,傅利丹也不用刻意放慢上课进度来照顾他,小韩开始融入这个班级。

随班就读的特需学生除了上大课,还会在大课间、午休及晚托时间到学校资源教室上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课。小课除了康复训练,还有一些实践课程。邵立锋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发现一些特需学生在完成学科书面作业上遇到了拦路虎,因此他鼓励学校进一步拓宽思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丰富个别化作业形式,关注特需学生情感、劳动、习惯等方面的作业育人效能。为了不影响特需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这些创新的个别化作业被放到小课环节来完成,因人而异、按需定制,让特需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乐趣。

大课间,6名特需学生正在湘湖小学的“融合部落”里上财商课。这个学期,他们先是在室内掌握100以内的加减乘除,然后到学校农场采摘蔬菜瓜果,再到校门口售卖。学校首席资源教师楼芬芳告诉记者,特需学生面对同一个知识点,纸笔作业的准确率比较低,但改为在实践中学习后,知识的达成率特别高。例如,直接做口算题,有的学生做不对,但是让他们数果子、分果子,就能算对。此外,美术和劳技的常规作业需要使用复杂工具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适合特需学生,学校就开发了涂色、书法、剪纸、水培、烘焙等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实践作业。

看到特需学生的变化,邵立锋又有了新思路,他鼓励教师在作业评价上动脑筋,“很多学校都会评选优秀作业并进行展示,特需学生入选概率非常低。教师要在课堂上多为这些学生点赞,让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据此,该区一所小学开发了一种作业评价方式——大众评审法:让学生们在教室里选择位置张贴自己的美术作业,之后发给每个学生3颗“星星”,一颗送给自己认为最好看的一幅作品,一颗送给进步最大的一幅作品,还有一颗送给帮助过自己的好朋友的作品。根据“星星”数量选出前几名,优胜者上台介绍创作心得。几次操作下来,特需学生基本都能入选,他们登台介绍时特别自信认真,下课后,还有不少普通学生主动找他们探讨分享,有的特需学生由此交到了好朋友。

截至目前,萧山区已建立起一支个别化作业百人研发团队,覆盖50余所学校的特需学生,区里还有相关的教研论坛、作业设计和专题论文评比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为特需学生的成长服务。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