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7月5日 星期

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杭州行动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李 燕

走向融合是21世纪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趋势。自1986年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一小学在全省首次设立辅读班,杭州便开始了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探索。38年来,聚焦融合教育的关键问题,杭州市作出了因地制宜、因生制宜的多样态探索。

一、建立融合教育保障制度。杭州市各县(市、区)及相关学校均积极配备资源教室。目前,全市已建市级合格资源教室556所,示范性资源教室119所。同时,区域及学校层面均制定了保障融合教育实施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优化管理团队、健全支持机制、夯实筛查干预机制。如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之江小学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随班就读暨资源教室工作领导小组,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定期召开随班就读专题工作会议;制定以资源教室为抓手的随班就读工作发展规划,同时学校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物质与制度保障使学校和班级中形成尊重、接纳、帮助特殊学生的良好支持环境。

二、探索多元适宜安置方式。为实现让特殊学生融入普通教育并获得适宜发展的目标,普通学校要兼容特殊学生,并施以相应的教育,因此要妥当解决特殊学生的适宜安置问题。萧山区通过区办特殊学校、定点卫星班、片设特教班、校建资源教室、主体随班就读和专项送教上门六级安置,让不同年龄段特殊学生在融合与无障碍的氛围中融入普通教育。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学军小学创建“一班多点”安置模式,以一个卫星班为核心,辐射多个随班就读学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余杭等区已开展以政府采购方式进行影子教师助教培训探索。

三、创建深研融合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课程是融合教育的核心。为解决“融合什么”的问题,各校探索出丰富的、多层次的校本化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如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形成了融合教育分层课程,即同样的课程、多重水平课程、交叉课程、替代性课程;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开发了包括学业补救课程、情绪干预课程、社交沟通课程、感觉统合课程、注意力训练课程、动作康复课程六大模块的“快乐童星”精品课程;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一小学则基于教师的融合、同伴的融合、志愿者的融合、社会的融合、自我适应的融合构建了“五融课程群”。

四、夯实融合教育教学环节。适宜的教学调适是融合教育课程有效落实的关键。为解决“怎样融合”的问题,根据相应的融合教育课程要求,各校积极研究与完善教学实施具体方略。在集体课中进行分层教学,学业补救课中进行游戏化教学,作业设计中进行私人定制,考试评价中进行弹性调整等尝试。如杭州市江心岛小学根据特殊学生具体情况调整评价方式:运用删减或替换试卷内容、放大字体、增大行间距等方式定制试卷;通过安排特定的考试位置、监考教师提醒注意力集中、延长考试时间等方法定制考试环节;运用升级评价、增加基础分等形式定制评价成绩。

五、培育融合教育师资力量。当前,杭州市各县(市、区)均配备了特殊教育教研员,培育了30余名特殊教育大组成员,着力推进全员培训,普及融合教育政策、理念及策略。定期举行全市融合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结合优质课及优秀论文评选促进教师教学研究与专业提升能力;定期举行特融合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促进融合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课题为抓手,聚焦融合教育关键问题,梳理出融合教育教学规范,编制融合教育实施操作指南,为一线教师实施融合教育提供操作抓手;培育了39所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试点学校,探索扎实有效的融合教育课程构建及教学组织要素。在全省率先实施资源教师上岗资质培训,推进资源教师准入制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