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丹
“通过航空冷链运输,当天晚上,慈溪的杨梅就能出现在欧洲各国的超市。”又到杨梅成熟季,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的师生如约走进慈溪市仙紫杨梅农场,开启直播助农服务。院长胡坚达走到镜头前,向直播间的网友介绍分拣分级、贮藏保鲜、集散配送等冷链物流技术。
宁波海鲜、慈溪杨梅、奉化水蜜桃……生鲜抵达老百姓餐桌的时间越来越短,离不开冷链物流体系的智慧化升级。新技术新场景新动力下,商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团队深耕智慧物流,不断提升办学关键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着力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团队还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微团队撬动大变革——
提升结构化教师教学能力
着箱、闭锁、拉升、落箱、开锁……在40多米的高空熟练操作桥吊作业,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凭借一手高空“穿针引线”的本事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走下桥吊室、迈进工作室,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宁波城市职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校园里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师生除了学习他高效率的桥吊操作方法,更致力于发扬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党建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课程工作室、竞赛工作室、产教融合工作室……商学院不仅将党支部建在创新团队,还按照结构化模块化的创新团队建设理念,组建了多个不同颗粒度的微教学团队。“聚拢来能促使创新团队拧成一股绳,散出去每一位教师都能独当一面。”胡坚达从不把教师拘于课堂、困于校园,在人才培养之外,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教师深入企业、走向社会。
一面在学院里为教师下企业、做科研“开绿灯”,一面向学校争取体制“松绑”和政策支持,胡坚达鼓励教师通过脱产下企业、申请访问工程师计划、企业现场教学等途径,以集中、分散或师生创业等形式开展企业实践。2021年9月,创新团队成员张作为被选派参加浙江省访问工程师计划,深度参与跨境物流和跨境电商类企业业务实践。“我的业务能力和‘双师’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张作为感叹。他还参与了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培训标准的制定,并以裁判长身份执裁了该项目的职业技能竞赛。
年轻教师对接团队名师和企业骨干,专业带头人对接外校名双高专业群带头人,分层分类组建师资培养基地,制定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清单……创新团队的20名成员中,除了4名企业能工巧匠,几乎都已经成长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据悉,通过师徒结对、科研帮带、产教融合和赛证引领等,创新团队成员成长迅速,“双师”比例显著提高,频频在各级各类教学创新能力比赛中获奖,短短3年时间就成长起来5个正高职称、2个副高职称的年轻教师。
微专业锚定新赛道——
提升模块化课程教学效力
背靠宁波这座有着港口硬核力量的外贸强市,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市场广阔。创新团队成员蔡文芳、杨晓伟组建微团队开发“一带一路”课程,培养双循环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港航物流紧缺人才。蔡文芳还依托跨境电商速卖通店铺运营仿真实训,组织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联合开发跨境外贸系列教材,“课程模块化、教材活页式、教学新形态,这几年我们格外注重以项目制为抓手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传统方向,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走深,农村电商异军突起。于是,商学院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2022级学生中首次开出“农村电商与冷链物流”微专业,在完成大一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后,近40名学生细分至该微专业。“我们对授课教师、合作企业都进行了针对性拓展。”胡坚达介绍,为了将农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他们指导农民在田间地头设冷库、在供销两端设两地仓、直接对接商超与农贸市场等,以专业所学赋能乡村振兴。
运输时间越短、冷冻技术越好、包装越能防碰撞,农产品越保鲜。如何解决从大山到城市的冷链物流和安全运输问题,减少流通环节和周转时间?类似这样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成为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创新团队成员还会带着学生到问题现场去寻找答案。
去年7月,一场“我为家乡代言”的直播带货活动走进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盐源县、西昌市等地,该专业3名凉山籍学生小试牛刀,单场2个小时售出13.2万元的农特产品,累计销售27万余元。“比卖货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要把农特产品卖到宁波来。这不仅是一道如何冷藏、保鲜、运输的技术题,也是货品如何分拣摆放、线路如何规划的选择题。”胡坚达坦言,基于真实的带货体验,学生能更深切地意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
如今,创新团队围绕“X”证书群和专业群融合模式升级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证书群与岗位群、课程群与专业群融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对接。创新团队成员也积极投身产教融合,主动学习,考取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升数智化教学的能力。
多平台牵引优发展——
提升共同体院校创新合力
最近的几个周末,商学院的教师都在抽空参加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线下培训。在创新团队成员的带动下,商学院全体教师都铆足劲学习充电,立志走在知识更新的最前沿。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全员考取了数字化管理师证书。
“尽管创新团队只有20个人,但创新团队建设的理念和做法已经渗透到全院、全校,甚至已经走出校园,开始影响整个专业领域的职业院校。”胡坚达说,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支点,他们致力于引领带动全专业、全院、全校的教师共同攀登,实现“人人过关、课课过关”。创新团队成员胡坚达、麻黎黎等教授也担负起训练营导师的重任,分5个班为全校200多名教师进行了为期1年的匠心、匠师分层培训。
青年教师结对、合格课程评估、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测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层出不穷。宁波城市职院对内进一步培育出2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和若干个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并构建起各级教学创新团队内部的扶持培育计划;对外则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等10多所省内外中高职院校合作成立共同体,高规格组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专业领域团队。
除了与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共同体学校开展集中备课、线上交流和主题分享,宁波城市职院还会依托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课题研究平台,定向向创新团队共同体青年教师发布子课题,帮助年轻教师提升科研能力。“一边借力国家级平台‘接上天线’,一边加强与宁波社科基地等智库合作‘接好地气’,现在创新团队成员手中的厅市级及以上课题已有四五十个。”该校创新团队管理平台负责人农晓丹说,他们还承办了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师资高级研修班,带动团队和兄弟院校在港航先进技术运用、现代物流领域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思想价值引领等方面出成果、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