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6月14日 星期
“这不只是一门法律通识课,更是一门人生体悟课——”
29年磨出人生“大课”


□本报通讯员 余佳欣 李晓雅

“听周老师的课就像是在听故事会,还能学到不少知识。”下课铃响起,学生们却未直接离开教室,而是排起长队等着授课教师周黎明的签名。

这门被学生们称为“选到就是赚到”的课,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周黎明开设的通识课“经济法理论与实务”。因为善于将律师工作中遇见的真实事件拆解后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周黎明的课堂甚至比电视剧还精彩。在近两个半小时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法律的魅力,更窥见了人性之复杂。

对枯燥冗长的法律理论进行取舍,选取就业创业、消费维权等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进行讲授,周黎明的法律课堂深入浅出。因为他上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真正学会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合法权益。

“当网购遇上权益侵害怎么办?”“遇到租房纠纷如何维权?”“如何起草一份合同或民事起诉状?”……不只学生私下里求助他的真实法律事件常常被引入课堂或布置成课后作业,他还会有意识地搜集适合用于教学的案例,不断更新课上的“经济法小故事”。海量的案例都是为了让原本枯燥的法条更加鲜活生动,让专业性强的理论更加易于理解,这也印证了周黎明“把热爱做到极致”的决心。

有趣的授课教师、生动的上课形式、实用的课堂内容和新颖的课后作业,使得“经济法理论与实务”在浙大迅速“走红”,学生们甚至还会提前几个小时去占前排位置。“听了这门课,入了法学坑。”作为一门全校通识课,却有学生受课程影响选择转专业,继而走上法学道路。

“从备第一堂课起,我就有一个念头,枯燥的法条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回忆起1995年首次接手“经济法”选修课,当时周黎明花了一个暑假时间来备课,因为他格外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从网络或报刊中搜集到的案例不是语焉不详就是与课程内容适配性不高,为了能将更多真实案例灵活运用到课堂中,周黎明选择成为一名兼职律师。

夫妻房产产权的归属纠纷、家庭中遗产分配的争论、企业间的真实博弈……这门实用又有趣的课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虽然开课已经29年,但是周黎明却用“常听常新”来描述实际授课内容——在这些年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以“经济法”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容,课上讲解的案例库也相应更新。“我的课,每一学年都不一样。”他说。

身兼律师和教师双职,工作繁多,但周黎明在开课的29年里,从未缺席任何一堂课。他始终把教师身份“置顶”:“教书育人才是我的本职工作。学生们非常期待每周的课,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该课程内容紧紧围绕着“经济法”这一关键词,是经济学与法学的有机融合体。对此,自身就有这两个专业学习基础的周黎明深有感触,认为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法律问题,就会发现法律也是需要成本的,这样的学科交叉正好能够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在浙大本科生院和经济学院的支持下,这门课的选课容量逐步扩大,授课教室也多次调整更换。2017年,周黎明将课程名称更改为“经济法理论与实务”,同名的线上课程于2019年9月首次在“爱课程”“智慧树”等平台开课。目前,该课程线下在每个短学期都容纳了近500名学生,已经固定在大型演讲厅授课;线上已开课6次,选课人数超过8万人,课程被全国100多所高校采用。2023年,该课程顺利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