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纯纯
最近,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学生小李参加了一场“我的心思,写给你听”信笺漂流活动。活动中,他第一次鼓起勇气向陌生人袒露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我常常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很容易自我否定……”
参加这场活动并不是小李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所参与的心理赋能计划中的一环。为小李量身定制的计划表显示,该场活动指向的“人际关系辅导目标”为“写出心声,主动沟通”。此外,计划表上还有指向“主动破冰,拉近距离”“关爱自己,及时肯定”“团队合作,实现价值”等不同目标的多场心理活动和讲座。每场活动结束,都会有专门的心理引领员与小李谈话,复盘参加活动的感受,并适时调整之后的活动计划。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胡惠迪介绍,目前心理赋能计划针对的是在人际关系上存在困扰和问题的学生。在日常的心理咨询及筛查工作中,胡惠迪发现,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咨询比例占比最高,涉及寝室矛盾、人际敏感、自我中心等多种类型。
学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徐雅萍告诉记者,大多数时候人际关系问题并不会引发重大的心理危机,所以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一般只聚焦于某一具体的矛盾,冲突得到缓解就结束了。“但是学生走上社会后,会面临更复杂的人际关系,要让心理健康工作真正发挥助人作用,就需要帮助他们在校内习得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因此,自2022年起,浙江经贸职院启动心理赋能计划,为有这方面困扰的学生开启人际交往攻略“私人定制”模式。
学生自愿加入该计划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助人辅导员及学院朋辈心理助人队伍会与学生本人、班主任、室友、好友等进行多次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际交往模式等,再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制定攻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探索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和长处。”胡惠迪说。
国际贸易学院心理助人辅导员徐敏丹对此深有感触。此前,由徐敏丹负责引领的一名女生较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不符合她心意的情况,就会不安,与室友也有着较大的矛盾。因此,在制定她的专属攻略时,“寝室关系沙盘游戏”成了重点活动,但该生参与了两次活动之后,在复盘谈话中表示自己不喜欢这样的形式,不愿再继续。
徐敏丹想到该生平时很热爱文艺活动,便与相关教师商量由她担任一次学院合唱比赛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想要让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就不能事事顺着自己的心意,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在一次次排练中,该生与成员们不断磨合,不仅收获了不少“战友情”,还获得了合唱比赛的第一名。徐敏丹说,品尝到良好人际关系的甜头后,该生性格逐渐变得温和,其室友、同学也反映,彼此间的矛盾减少了很多。
有一组数据能够印证徐敏丹的感受:据统计,经过一年的心理赋能计划,所有参与计划的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均分从2.1324降至1.3912。
在此基础上,浙江经贸职院扩大了心理赋能计划在2023级学生中的覆盖面,并不断丰富对学生有帮助的活动资源。
“当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我们更要深入做好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徐雅萍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坚持以辅导员能力提升工程和班主任能力提升工程为主要抓手,通过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工作沙龙、暑期集训及专项能力竞赛等,分层分类实施心理助人队伍专项培训,推动形成咨询队伍专家化、学工队伍专业化、心委朋辈专题化、全体学生普及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四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