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星期

锻造有“新时代味”“浙江味”的思政课
浙江持续推进思政教育出彩入心

□本报记者 金 澜

每每上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实干成就梦想”篇章时,台州的师生都会格外激动,因为其中介绍大陈岛垦荒精神的部分占了三分之二篇幅。这不是垦荒精神第一次进思政教材,《大陈岛垦荒精神》、《少年梦 垦荒志——大陈岛垦荒精神》教育读本、《垦荒少年行》研学旅行丛书……多年来,台州编写了大量本土思政教育素材,不断增强垦荒精神的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教材建设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课程则是学校育人的基础,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教育系统以教材和课程为抓手,锻造有“新时代味”“浙江味”的思政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研细琢,上好统编教材

“第一次翻开《读本》时,我就被生动鲜活的故事和设计精美的版式深深吸引了。”全省首批《读本》试教教师、杭州市星洲小学的李乐洁介绍,《读本》每一讲开头都有一个故事或案例,贴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适合与道德与法治课本搭配使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在绪论部分,开宗明义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为了将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高质量引入思政课,教育部组织专家推出了一系列核心课程教材:2021年,大中小学《读本》编写出版;2022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高校全面开设;2023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统编教材出版发行。

一本本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时间送到师生身边。李乐洁举例说,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它的出处和背景都能在《读本》中找到。为了让教师把握《读本》的教学要义,西湖区教育局还组织骨干教师录制微课,上传至西湖区“名课在线”资源平台以便教学参考,并让骨干教师在“名师在线”平台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

在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集体备课会已经组织了一轮又一轮,教师们边学边教边探索。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天生说,要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离不开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精准把握,“学院不仅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的专题培训,课程教研部还多次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磨课,对有新增理论的重点章节进行教学内容的集体研讨、示范教学。此外,学院还组织教师去安吉余村、湖州南浔等地采风,以便更好地领悟课程精髓,将生动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

浙江外国语学院则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手拉手”共建线上教学资源库,目前已经汇集1031个视频材料、623个案例文档,梳理总结学生感兴趣问题386个,通过找准理论与现实、思想与个体的连接点,为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夯实基础。

立足地方,凸显浙江味道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最近,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把红船精神的研究成果汇报会搬进了校内红色主题场馆——“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馆”,师生们上了一堂既有浙江省情特色又有校情特点的思政课。

地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地域性更具亲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乡的情怀。浙江各地各校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主动加餐,创新“自选动作”,持续不断地从底蕴深厚、灿若星辰的之江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打造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思政课堂。

2021年以来,我省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精心遴选思政领域拔尖人才近1000人次,组织编写了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之江”系列专题教育材料、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浙江精神的浙江优秀乡贤系列丛书,修订完成《浙江人》《浙江潮》《真理的味道》等专题教育材料,形成了一整套覆盖大中小学,体现“浙江味”的思政资源体系。

放眼各地,当地的英雄人物、红色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纷纷“走”进校园,成为思政课中最鲜活生动的部分之一。张人亚、朱镜我、沙文求等甬籍英烈事迹被录制成课程,入选宁波市百堂优秀“红色金课”;《红船精神专题教育》《红船见初心》《红船精神与浙江发展》等特色教材滋养了一批批的嘉兴学子;湖州市教育局联合湖州师范学院创新推出了25门“两山”理念课程思政示范课。

与此同时,在省内高校,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校本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进一步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浙江工商大学推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导学”课程,由校宣传部、教务处协同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学科共同设计授课思路,组建了由5名教授领衔的授课团队;浙江农林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经济学、生态学、法学等学科知识,助力学子学习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