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全民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星期

教师的自我修炼:让教育有所不同

书  名:《教育可以不同:让教
育多一种可能》
作  者:张祖庆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 陆青春

张祖庆的《教育可以不同:让教育多一种可能》一书,系统呈现作者对于教育、教师发展的个性化思考与实践,以及在新加坡访学期间的独特教育见闻,为一线教师提供另一种观察教育的视角,另一条可以借鉴的成长发展路径。

一、修炼内心,保持平静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写道:“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定是安静而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

是的,当下无视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功利化现象严重侵蚀着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成了什么都需要做的全能机构,各类检查评比、达标验收,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校园的宁静成了一种奢望。

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也是静心凝思之地。只有学校静下来了,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

张祖庆在《学生天天在过节,哪有时间去读书》一文中写道:“学校是师生生命栖居之所在。生命需要热闹,也需要安静。在安静中积蓄能量,生长智慧;在热闹中释放激情,分享智慧。倘若我们的校园自始至终都处于极度亢奋之中,师生就容易被这种亢奋所伤害。”

教育就是顺其自然,给学生提供让他们自己生长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而已。

二、修炼功底,远离形式

当前,新繁琐主义正在教育领域盛行,各种新名词、新概念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追求表面繁华,制造热闹舆论,让教师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书。不少教师在完全没有理解这些新事物的情况下,跟风照搬,依葫芦画瓢。

正如张祖庆在《警惕新繁琐主义对教育的戕害》一文中所写:“我们不反对新技术,如果新技术运用得当,可以让教育事半功倍、如虎添翼。我们反对的是唯技术、伪技术的新繁琐主义。”

课堂教学是深入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教师不仅要有乐教的情趣,还要有会教的本领,教学才能有独创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

一个教师唯有把课堂当作大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从自己的课堂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借鉴张祖庆《大树般立于课堂中央》中的一段话:“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种表情、每一次呼吸,都能为大树生长提供营养。”

它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摒弃形式主义的唯一法宝就是要深耕课堂,多造养分。

三、修炼眼界,立足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颠覆性的变革,全球化和知识时代正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的价值、场域、要素也随之发生嬗变和调整,正在被重新定义。

要让你的学生适应全球化的世界,那教师自己首先要具有国际视野。张祖庆在书中第四辑《不一样的教育视野》中叙述他在新加坡访学期间的独特教育见闻。从中可以了解,伴随着技术的变化和进化,新的理念正激荡着我们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一定是海纳百川的,能将世界搬入课堂,将人类文明的万般气象引入教室的“一方池塘”,追求各种无限的可能性,引导学生以更开阔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努力成为立足未来的现代公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