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全民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星期

为什么同一个民间故事有不同版本?


□湖州市南浔区水晶晶新城学校 宋国萍

《中国民间故事》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在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在一场小学语文名师送教活动中,我执教了这堂阅读分享课。

板块一:回顾阅读过程,趣味猜故事

学生结合《中国民间故事》,交流阅读故事汇编类书籍的方法。

师: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为喜欢的角色制作人物卡、绘制连环画,还尝试绘声绘色讲故事、编排课本剧……看来大家都很认真。我们来玩个“民间故事猜猜猜”的游戏吧。

我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片段、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片段,以及小提琴协奏曲《化蝶》;又出示了剪纸作品《老鼠娶亲》、北朝民歌《木兰辞》,以及2004年我国发行的邮票小型张《八仙过海》。

师:游戏告一段落。原来民间故事可以活在古诗中、剪纸上、邮票里,甚至动画片里……民间故事,就在我们身边呢。

板块二:回扣书本观点,验证特点

师:民间故事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课本第48页的“小贴士”是这样归纳的:情节动人、人物精彩、类型固定、段落重复、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读完整本书,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呢?

学生结合具体作品畅谈,教师点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老百姓在创编民间故事时特别喜欢用三段式的结构,让情节一波三折;不仅正面人物形象鲜明,坏人的嘴脸也刻画得入木三分;民间故事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出示恩格斯的名言:“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的寒碜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

然后,我结合“民间故事猜猜猜”的6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类型固定”的特点:民间故事大体可以分为历史故事、动物故事、幻想故事和生活故事……

板块三:联系阅读经验,探索新特点

师:除了书上指出的特点,你在阅读中有什么新发现吗?为了让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可以举大家最熟悉的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来证明。

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1.故事开头有“很久很久以前”等表述,一般不交代具体时间和地点;2.想象力特别丰富,充满浪漫色彩;3.很多故事会给我们启发;4.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5.人物名字有亲切感,非常好记。

板块四:思辨流传意义,激发传承热情

师:课前,通过在“问卷星”上设置的调查问卷,我了解到,虽然书读完了,但是大家还有很多困惑没有解决。其中有个问题很有意思:为什么同一个民间故事有不同版本?

我让学生阅读两个不同版本的孟姜女故事后,讨论和比较异同,先是讨论共同点。

生1:故事都是在秦朝时期发生的。

生2:秦始皇想得到孟姜女,他是故事里的坏人。

生3:大部分情节如范喜良被抓、孟姜女哭长城是一样的。

生4: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师:那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1:男主角的姓氏不一样,一个叫万喜良,一个叫范喜良。

生2:他们认识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自由恋爱,一个是父母让他们成婚的。

生3:一个故事里的孟姜女是撞墙而死的,另一个是跳海又被龙王救了。

师:你喜欢哪个结局?

生3:我喜欢孟姜女跳海获救。

师:你是个善良的孩子。但是悲剧的结局也有它的意义,更能激发人们向恶势力抗争的力量。

我播放微课《孟姜女故事的历史演变》,解释这个故事有不同版本的原因,再请学生谈谈观点。

生1:古代历史上战争频繁,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老百姓向往和平、渴望幸福和安宁的愿望,大家都喜欢讲述它。

生2:孟姜女的故事流传时间漫长,不同的人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添油加醋,所以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经历了很多改变。

师:有道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讲述者对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改编,这表现讲述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你们觉得孟姜女的故事还会继续演变吗?

生:会。

师:民间故事从遥远的先秦两汉走来,一直都在“生长”。比如刚才那个同学对两个故事的结局都不喜欢,就很可能会创编出一个新的结局。如果很多人都喜欢这个结局,那么故事就有可能以这样的形态流传下来。

老师最近偶遇了一位奇人,他的网名叫“莫干山山神”,专门开了一个公众号,用德清方言讲述德清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温暖的乡音,聆听有趣的家乡民间故事吧。

我给学生播放民间故事《狮子石的传说》。

师:民间故事从未老去,我们仍在阅读它、讲述它。这个学期,请大家制作人物卡,开展“讲民间故事”的口语交际,并积极向亲朋好友推荐《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下课后,让我们一起搜集南浔本地的民间故事,尝试用南浔方言来讲述。

关注书籍特点,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中国民间故事》是由多个小故事汇编而成的,因此,课始设计了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的活动,继而以游戏增加兴味,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最后用方言讲述当地民间故事,既强化“民间故事来自民间”的特点,也在学生心中播下传承文化的种子。

珍视真实学情,创设思辨交流契机。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收获,深刻把握民间故事的多个特点。比如,为让学生理解“段落重复”这一特点,活学活用,马上验证。课前用“问卷星”搜集学生的疑问,课上围绕“为什么同一个民间故事有不同版本”这一中心问题,借助两个不同版本的孟姜女故事展开对比阅读,通过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创生、衍变的历程,在深入的思辨中提高阅读的质量。

借助原创微课引导学生体会民间故事是“活的艺术”,课后通过“好书我推荐”“搜集当地民间故事,尝试用方言讲述”等实践,增强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