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星期

深挖场馆育人资源 探索思政教育新路


□李 琦

近年来,浙江省各高校深入挖掘场馆育人元素,积极推动场馆育人工作,涌现出丝绸博物馆、浙商博物馆、人体科学馆等一批具有一定标识度和影响力的场馆育人项目。温州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于2013年建成,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藏有3000余件真实标本和珍贵历史资料。多年来,人体科学馆结合医学生的特点,以生命文化教育为特色,不断探索场馆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合力育人。高校各类场馆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要打造场馆育人专业课堂、开发衍生课程,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搭建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相结合的育人平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温医大人体科学馆把“敬生命、有情怀”的生命教育主线贯穿育人始终,依托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专业等,面向全校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数字解剖学等实验课程,提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创新课程。学校打造生命教育衍生课堂,把人体科学馆建设和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开设“人体奥秘”“生命教育”“人体科普与生命文化”等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人体科学馆打造的生命教育大课堂激励着一代代医学生胸怀感恩和仁爱之心。学校20多万名毕业生中,有超过80%扎根祖国基层医疗卫生第一线,以仁心仁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知识、技术、人文交叉协同育人。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还要有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引导。人体科学馆建有科教厅、专业厅、人文厅等,注重在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走进门厅,恩格斯“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的名言就映入眼帘。大厅放置的“无言良师”纪念桩,将参观者带入庄重肃穆的氛围。科教厅按照人体系统分设不同的展台,成为面向中小学生和市民开展人体科学知识科普和生命教育的主要场所,每年接待参观者约1万人次。专业厅以系统解剖、断层解剖和局部解剖标本为主线陈列,用于专业领域人员和学生观察研究。人文厅每年开展解剖学开课仪式、医学生宣誓仪式、感恩追思会、遗体捐献者故事分享会、毕业成医礼等活动。场馆通过“无言良师”向学生传递的仁心大爱,厚植了师生“敬佑生命”的医学人文品格。“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者精神内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在援疆援藏的雪域高原、山区海岛的乡村诊所,抗震救灾的救治前线、重大疫情防治的逆行队伍中,总少不了温医大校友、师生的身影。

专业、实践、文化一体融合育人。高校场馆在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参与率,提升育人的吸引力、实效性,打造沉浸式学习平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温医大人体科学馆将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高效教育场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发挥着思政育人作用。学校建设了“生命大道”雕塑群,宣传弘扬生命文化;组建了生命文化宣讲团,在校内外宣传生命文化。人体科学馆还是浙江省遗体捐献接收点,组建了“承启荣光”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队。10多年来,千余名大学生参与了该项生命文化实践活动。他们为遗体捐献者家庭科普专业知识,提供关怀慰问、感恩追思等志愿服务。2023年出版的由大学生撰写的《余晖——不一样的生命延续》一书,讲述了全省40余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感人故事。在师生的努力和全社会的支持下,遗体捐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可。截至目前,场馆接收遗体捐献登记228人,实际捐献101例。师生汲取善的能量、播撒爱的种子,引领推动新时代社会文明的新风尚。

(作者系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委党校2024年第一期中青一班学员)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