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郑远 通讯员 姚伟均
杨绍福和妻子刚从云南来诸暨工作,他们将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也带了过来。由于在诸暨工作时间较短、尚未办理居住证,如何让孩子就地上学的问题让夫妇俩很是头疼。没想到,最近通过诸暨随迁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孩子很快在租住地附近的柱山小学顺利入学。
“虽然目前诸暨还是以居住证为主要入学依据,但如果家长暂未办理居住证的,也可依照个人情况,申请‘先入学后办证’绿色通道。”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初明说,实施随迁子女“零差别”服务举措,就是想方设法帮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好上学”“上好学”,实现随迁子女入学“零门槛”。
2023年,该市37483名随迁子女的就近入学完成率达100%,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含政府购买学位)达86.5%,较上年增长13.7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诸暨直面土地、规划等难点,以大手笔大魄力,推进学位建设,坚持扩资源和提质量同步推进、双向攻坚的决心。2022年以来,诸暨打好新基础教育学位扩容攻坚战,累计投入13.92亿元,新(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面积21.56万平方米,增加学位8820个。
在前期调研中,诸暨市教体局还发现,很多随迁子女的家长忙于生计,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子女教育。部分随迁子女因迁移流动频繁、不适应新环境,而心理状态不佳、学习动力不足,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诸暨引导学校强化家校协同,建立随迁子女关爱帮扶机制。当地不少学校不仅在平时给予随迁子女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还在假期里办起了爱心托管班,组织“小候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充实自我。
柱山小学五年级学生王丝丝告诉记者,刚从贵州转学过来的时候,她的英语和数学学科学习都跟不上,老师们就从一个单词、一道小题讲起,再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王丝丝的学习渐渐赶上来了,整个人变得自信开朗了。
柱山小学有98.8%的学生是随迁子女,父母大多在附近的制袜企业工作。“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家长们都很激动。现在家长们发自内心愿意配合学校开展家校共育。这样一切就走上正轨了。”柱山小学校长宣顺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