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焕荣
“同学们,请先在纸上画一个‘雨中人’,然后想想,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哪些避雨的工具或场所?再设想一下,如果你是这个‘雨中人’,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是雨水,你的身上或者身边又有哪些积极资源可以成为避雨的元素。”……中考临近,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缓解考前焦虑,台州市黄岩区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屠斌斌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特别的心理健康课。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相比,这堂课结合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屠斌斌介绍,去年以来,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学校重构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目前,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要上9节积极心理课。
2023年,黄岩区教育局专门制定出台了《黄岩区教育系统“养心育人”实施方案》,秉承“以人为本,养心育人”的理念,以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为重点,以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等为抓手,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学进校园。不仅在区、校两级层面成立了“养心育人”工作专班,健全“养心育人”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机制,还精选了10所中小学作为试点先行,培育“幸福学校”。
要推广积极心理学,教师是关键。“我们必须先让老师们明白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继而打造一支有情怀、有知识、有执行力的积极心理师资团队。”黄岩区教育局教研室心理教研员陈静告诉记者,在她的设想里,这支团队不仅要有专兼职心理教师,还要囊括班主任和学科教师。
为此,2023年,黄岩区教育局将积极心理学培训列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之一。同时,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机构合作,通过专业培训和普及培训、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全面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积极心理学师资培训,帮助教师系统学习积极心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与技巧。截至目前,共开展积极心理学线上培训4次、线下培训5次,参训教师达2264人。
理念普及了,接下来就要琢磨课程。一年多来,该区教育局联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等六大模块入手,开发积极心理学课程纲要、教材和教案。目前,已开发“积极教育”教学操作方案12个,并在试点中小学内推行。
“最美好的事是,跑完步后大汗淋漓但与同学相视大笑的瞬间。”“最美好的事是,课间仰望蓝天心中一片安宁。”……在黄岩区实验中学日前举行的心理健康节上,学生们在挑战“30秒分享3件美好”的活动。“这是在校园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屠斌斌告诉记者,以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卓越等六大积极心理品德为依据,该校专门设置了创意纸盘、幸福高歌、齐心协力等12项游园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成长的快乐,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开学主题活动、课桌舞展演、校园心理节……不仅是黄岩区实验中学,一年来,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各中小学都创设了积极的心理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专项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热烈而浓厚的积极氛围。
一年来,黄岩区还大力推动青少年积极教育工作向家庭端延伸,借助永宁幸福科学馆、区家庭教育线上服务平台(永宁优家)和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资源,多形式开展家长积极心理学培训,传授积极养育观念。仅今年以来,该区就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合作开设心理健康家长课堂线上课程10场、线下课程5场,参与学习探讨的家长达22万人次。“参加培训后,我意识到单纯的批评和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今后,我会更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做一个懂得爱的家长。”北京师范大学台州实验学校的一名学生家长如是说。
黄岩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局长杨云德表示,下一步,黄岩区还将继续加快步伐推进积极心理学进校园,加大力度培育“幸福学校”,开发积极课程、打造幸福课堂,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区域“养心育人”水平,切实提高师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逐步构建全域全员全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