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23日 星期

青年下班,夜校开门
——探访浙江青年“夜校热”现象
图为安吉县递铺成校夜校茶艺课现场。(学校供图)
4月11日,建德市青年夜校开放体验课,图为学员在咖啡制作课上练习制作卡布奇诺咖啡。
(本报通讯员 邓 林 摄)

□本报记者 杨 倩

“每门课程分8次课,全程免费。我们是试着开起来,没有想到如此供不应求。”说起去年8月开办的夜校课程,安吉县递铺区域性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陈丽春直呼“超预期”。当时开了10个班级,到今年3月,班级数量直接翻一番,报名人数超过1600人,她的电话也成了“热线”。

3月以来,省内各地夜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浙江省文化馆春季夜校课程开启,所有课程计划招收1742名学员,报名人数达6万之多;宁波市江北区青年夜校6所分校相继开课;温州市鹿城区启动青鹿技能夜校,首批推出58门课程;湖州市文化馆春季夜校课程报名通道开放仅5分钟,许多课程就已满额;温岭市九龙湖城市驿站青年夜校首期开设5门课程……夜校真的“火”了。

青年为何热衷上夜校?夜校如何满足青年学习热情?“夜校热”背后是否存在不为人所重视的问题?……本报记者走进几所夜校进行了深入探访。

夜校缘何如此有吸引力

4月16日晚上6:50,记者来到浙江开放大学教工路校区。与周边写字楼灯光渐暗不同,这里教学楼的6、7两层灯火通明——每周二的青蓝夜校课程即将开始。

30岁的尹慧娟上的是美妆课。“想摆脱‘无效化妆’的尴尬”,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城管工作人员,平时尹慧娟会化淡妆上班,尝试跟着网络视频学习后,她发现自己“不管怎么折腾,妆效都很一般”,于是她决定在线下报班学习,看中的就是“老师能一对一指导,非常有针对性”。

正在学习制作冷瓷的林胜楠自称“夜校常客”,除了继续学习书法,今年她又追加了一门冷瓷手作课。“一门课报名费400元,共有10次课,平均每次课40元,老师还都是资深的专业人士,到哪里找这么经济实惠的课程?”林胜楠说。

在网络学习资源异常发达的当下,师资好,收费低,有的课程甚至免费,成为夜校能吸引青年的重要原因。

在德清县阜溪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潘晓利看来,夜校的社交属性在当今社会愈发凸显。“在夜校,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人汇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成长,这使夜校不再仅仅是一个学习场所,还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平台。”潘晓利说。

该校学员费炳坤就是在面点制作课上“遇到了真爱”。本着“多学一项技能多一条路”的初衷,费炳坤每堂课都学得很认真,还热情地帮助其他学员。这份专注与热情吸引了同为学员的沈佳飞,一起上夜校成为他们“最浪漫的约会方式”。

为了掌握一项新技能,让自己成为“斜杠青年”;为了培养兴趣爱好,弥补童年没有机会学习的遗憾;为了放松身心,还有单纯为了打发时间……夜校仿佛成为青年的“桃花源”,既承载了舒缓压力、丰富生活的精神需求,也满足了对知识更新、自我完善的价值追求,为忙碌的心灵留下一片纯粹的“自留地”。

“夜校热”带来的“供给侧”变化

一边是旺盛的需求,另一边供给也在不断发力。紧扣需求,做好服务,各主办方都在努力使夜校更对青年群体的“胃口”。

这几天,浙开大培训学院院长严春正紧锣密鼓地与杭州市西湖区团区委敲定合作方案。为提升青年留杭的吸引力,作为西湖区民生实事工程的项目之一,西湖区团区委计划于5月在全区12个点位开启青年夜校,涵盖辖区内所有镇街。视频剪辑、公文写作、职业美妆、咖啡制作、茶艺、八段锦、黄草编织……首批课程涉及技能提升、创业创新、兴趣爱好等方面共计15门。“我们做过调查,这些课程是青年中呼声最高的。”西湖区团区委办公室主任张莹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区域的青年对课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德清县阜溪成校,打开夜校课程表,育婴师培训、保育员培训、应急救护培训、电商运营……课程比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夜校多了几分实用性,甚至是“考证属性”。“我们区域位于经济开发区,学员大多是‘三产’农民和产业工人,与大城市的白领不同,他们更聚焦于技能提升,多学一种技能,多考一本证书,就有多一项收入的可能。”潘晓利告诉记者,任何一门课都是紧扣学员需求开设的。

除了课程,夜校的开课时间也随学员需求而定。浙开大就在调研中发现,上班族群体周一普遍很忙碌,工作一周后,到了周五希望放松一下,所以夜校定于每周二、四开课。西湖区团区委则在调研中发现辖区内的转塘镇地处郊区,居民以农民为主,与城区街道的居民相比,夜间活动较少,所以该区域夜校的上课时间从晚上7:00前移至6:30。

对城区学员来说,下班后要搭乘地铁、公交转几趟才能到的夜校,即便有再大的兴趣,自己也不会选择。因而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被唤醒。

街道、社区的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空间纷纷被纳入夜校场景,让夜校就开在“家门口”“街巷口”,形成“30分钟学习圈”,甚至是“15分钟学习圈”。

一些大学也加入开设夜校的行列。去年年底,中国美术学院面向社会推出国美夜校。翻看学校提供的最新课程汇总:山水画传统笔墨技法初级班和进阶班、水彩基础入门、篆书入门、明清花卉扇面临摹精讲……依托中国美院的专业教学和学术科研背景,以及丰富的艺术家、学者教授资源,课程能满足不同水平学员多样化的艺术学习需求。

从“走红”到“长红”

“夜校热”还能持续多久?如何避免昙花一现,让“走红”变成“长红”?不少夜校主办方表示,课程质量始终是吸引学员的第一要素。

21岁的舞者陈雨琪目前在浙开大青蓝夜校教授爵士舞。与平时在舞房或大学社团所带学员不同,她发现夜校学员普遍舞蹈基础较弱,所以她调整了教学步调,“会选择音乐舒缓一些、动作幅度小一些、对体能要求低一些的舞蹈”。

在严春看来,夜校课程内容应更具普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老学员混杂,还应实现分层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公布课程时,我们会标清楚是基础课还是提高课,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对应的课程。”严春告诉记者,但也不排除一些学员对自身水平认识不清,“今后或许会在课程初始通过简单的测试了解学员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在安吉县递铺成校的工笔画课上,新生与老生分坐在教室的不同区域,这边学线条勾勒,那边学上墨,教师往返指点。校长何吉丰坦言,学校仅有的3间教室从周二至周日晚上全都排满了课,部分课程还安排到了周末下午,教室有限导致学校无法根据学员水平开设初级班、进阶班,于是便要求教师开展复式教学。

学费低,有的甚至免费学,在“夜校热”的当下,一些人图新鲜跟风抢课,或者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对这门课真的感兴趣,这就造成随意请假甚至长期缺课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西湖区团区委计划在夜校推出奖学金制度。“每门课程的报名费是200元,共10次课,如果学员能全勤,并且课程结束时通过考核,我们将返还报名费作为奖励。”张莹介绍道,“请假的人多了,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以奖学金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约束一下学习态度。”

出于同样的考虑,不少夜校都推出了提升学习体验、促进到课率的措施。

比如,浙开大要求学员每堂课签到,请假须单独告知教师,而不是在学习群里发送消息;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有总体教学计划,每节课设置教学目标,课后留一些简单的作业,让学习有延续性。又比如,安吉县递铺成校计划实施“抢课”制度,课程只针对报名的前30人免费,抢到免费资格的学员若多次请假不到,免费资格将被取消;德清县阜溪成校设置了诚信学员积分制,学员全勤可以顺利续课或优先选课,积分还可以共享,助力家人选课;宁波市海曙区青年夜校从优秀学员中挖掘培育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班级骨干,推动课程团体的组建和议事协商;等等。

记者手记

“夜校”是许多人记忆中的一个词。

1917年,毛泽东创办了第一所革命工人夜校——湖南一师夜学;新中国成立后,夜校长期承担了文化扫盲和补习的作用;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考大学难,夜校更是承载了大量青年职工蓬勃迸发的学习欲望。

算算年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夜校的年轻人,差不多刚好就是现在这些夜校学员的父母辈。当时,浙江省总工会、杭州市总工会都组织开办夜校,还有许多大学也开设了夜大。年轻人下了班,三五成群,踏上自行车,一出工厂大门就风风火火地赶去夜校。

如今,夜校缘何再度成为青年的“心头好”?有专家表示,“夜校热”折射出的是青年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充实内心、追求梦想的精神需求。确实,与父母辈为提升学历、获取专业知识的硬需求不同,当代青年走进夜校很大程度上为的是自我的提升,寻找心灵的“桃花源”。

在推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过程中,夜校要“长红”,并非有一腔热情就可以。夜校的供不应求对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夜校的核心是课程。要满足井喷式的夜校需求,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资源远远不够。如何构筑起新的平台,尽可能将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可使用的教学资源,需要各地各校的有益探索。一些办学机构从公益性角度出发,开设夜校的支出依靠机构历年结余的培训费支撑。能否收费、如何收费,需要顶层规划设计。夜间开课需要主办方工作人员加班管理,但相关的补贴较难落实,显然也不是长久之计。

为满足青年群体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诞生的自我提升和文化消费需求,社会各界、各部门都在为“夜校热”助力。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形成合力,从职责界定、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方面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和从业者,真正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