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19日 星期

发挥好高校新质生产力关键“链长”功能


□吴 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浙江作为科教资源丰富、数字经济发达的省份,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使命担当。

一、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技与教育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作为源头活水,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作为第一资源。因此,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孵化器、人才第一资源的培养者,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链长”。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其加快内涵式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等。可见,高等教育与新质生产力是相互赋能、双向驱动的关系。

二、充分发挥浙江高教优势,服务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浙江高校主动对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布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根据《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到2027年建设期末,浙江的全国一流学科总数预计达到60个以上,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快速提升。高质量的学科生态为浙江源源不断输送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领军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浙江高校还积极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比如,浙江大学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之江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建设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牵头建设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教育部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建成了新材料科创中心,主导成立了长三角高校先进材料创新联盟,为浙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高地提供有力支撑。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园区协同创新,使得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人才、平台、资源、开放多维发力,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浙江高校要从人才、平台、资源等多方面发力,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一,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关键。新质生产力突出“新”和“质”的内涵,需要依靠高水平科技人才去驱动。浙江高校应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浙江“八八战略”,紧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布局新兴交叉学科,重点建设一批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专业。要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第二,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的融合性,需要跨界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浙江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主动对接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一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要面向重大科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组织跨学科团队开展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第三,优化科教资源配置是保障。新质生产力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科教资源对其形成至关重要。浙江高校应进一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包干”等方式,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集中力量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要主动服务国家和浙江重大战略,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的衔接,争取承担更多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

第四,深化开放合作是路径。开放包容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浙江有条件在国际科教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浙江高校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推动高水平人才、项目、平台等创新要素国际交流。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牵头组建国际科技组织,参与全球重大科学计划,提升国际科技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