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16日 星期

课时变化激活科学思维
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探索科学“长短课”

□本报记者 邹红宇

一节课应该有多长时间?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小学阶段一般每节课40分钟。然而在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这样的课堂惯例已经被打破。

15分钟、40分钟、90分钟……打开吴宁一小的课程表,记者发现科学课以不同时长出现。“近年来,学校深度挖掘校本资源,在40分钟常规科学课的基础上,探索开设不同时长的科学‘长短课’,推动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校长陈红亮表示。

微课程点燃科学兴趣

4月11日中午12点,六年级学生陶欣悦正站在讲台上,专注地向全班同学讲解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潜艇专家黄旭华的故事。当听到“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发贡献毕生力量”的总结语时,班上学生无不为之动容。每周四中午,时长仅有15分钟的“科学家故事”微课程在全校各班开启,有时候是教师分享,有时候是学生主讲,科学家精神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每个人。

作为严济慈、徐更光和李正武3位院士孩时的启蒙学校,吴宁一小一直重视科学教育。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最佳保持时间是15~25分钟,在2022年重新架构学校的科学课程时,陈红亮想到把午饭后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15分钟的午会课虽然短暂,但经过精心设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这类15分钟的科学微课程,还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科学金点子”、指导学生进行家庭科学实验的“创意小实验”、介绍中国航空航天知识的“走进航天”等。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你有什么好的改进方法?”……在“科学金点子”的第一堂课上,科学教师王俊楠向学生解释了“金点子”的含义,并且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写下来。他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后仅六年级汇总上来的“金点子”就有100多条。

“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并给他们的创意想法插上飞翔的翅膀。”王俊楠说。有的学生注意到骑电动车时不戴头盔或违规超载现象,就想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设计一款非机动车安全上路提醒装置;有的学生想到下雨天忘带雨伞的麻烦,就提出制作一款智能书包,可以根据天气自动打开书包内置的雨伞,解决忘带雨伞被淋湿的问题。后续的课程里,王俊楠筛选出一些“金点子”,和学生们分析这些想法的可行性,并为较可行的想法落地提供帮助。

长课时助力科学探究

每周五下午是学生张秦晨一周最期待的时刻。从小就对编程感兴趣的他,在去年加入了学校的济慈创客社团。周五下午有两节社团课,加上课间的10分钟,在长达90分钟的长课里,他可以跟着指导教师学习Python编程知识,和小组成员交流分解任务,同时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全情投入编程实验。“不知不觉间社团课就结束了,一点也不会觉得枯燥。”张秦晨说。

副校长徐飞燕介绍,科学课中有一些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实验课,需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巩固知识、自由探索,“如果只上40分钟,这种科学实验课很容易变成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精讲精练,学生就缺少了对实验过程的充分体验”。

于是学校就通过课程联排的方式,在“科学素养”“创意机器人”“计算机编程”“无土栽培”“3D打印”等5项社团课程中实行90分钟长课,让学生进行浸润式学习。

上了一年多的长课,执教计算机编程的王诗曼看到了学生的变化。过去,该课程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在完成新知识的导入和讲解后,留给学生的实验时间就非常有限了。王诗曼坦言,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草草结束编程实验。现在,其中两节课在周五下午合并形成长课,她发现,自主实验的时间充裕了之后,学生们遇到代码或算法错误时会更有耐心去修复,实验成功率也有所提高,“对于真正有科学兴趣和探究需求的学生来说,长课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更加敢于试错、敢于探索”。

“长短课”带来更多可能

“长短课”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教研方式和教学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短课时如何短小精悍、高效紧凑?长课时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保持学习专注力?这些都是教师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陈红亮观察到,现在教师在上短课的时候会直接切入主题,尽可能地提高知识密度;在长课中则设计更多驱动性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师们的实践下,长课、短课的切换与融合也更加灵动起来。

“你了解东阳酒的历史吗?”“怎样制作东阳酒呢?”“酿酒过程中有哪些科学原理?”……在一堂时长30分钟的“东阳酒里的科学奥秘”导学课上,思政教师金君婷用一个个问题快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下一次120分钟的科学探究课上,科学教师郭云君准备以“酿酒中的微生物”为学习主线,利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讨论、表现型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验探究中走向真正自主、深层的学习。

为了扩展科学课程,学校深入挖掘本地的非遗文化资源,开发了“东阳非遗里的科学奥秘”系列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分别从美食、器具、技艺入手,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多学科合作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而为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开展实践和探索,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会根据导学课、探究课、综合实践课等不同主题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灵活设置课堂时长。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