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4月9日 星期

韦荻雅:给“来自星星的孩子”点亮一束光


□本报通讯员 陈新森

“倩雨、倩茹(化名),你们看谁来啦?”前不久,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村民陶根发家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客人一进门,陶家两个有听力障碍的女儿倩雨和倩茹就立刻迎了上来。“韦园长,快来看我画的画。”9岁的倩雨指着墙上的画,断断续续地做着简单的介绍;7岁的倩茹还不会言语表达,只“咿咿呀呀”地比画着,来客见状立刻把她抱在怀里安慰。

倩雨口中的“韦园长”名叫韦荻雅,是磐安县唯一一家面向残疾人提供康复、就学、就业服务的特殊教育机构——磐安县特殊教育启智园的负责人。

2004年,韦荻雅跟随丈夫到广州打拼,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当地少儿康复学校的一位老校长。对方建议她有时间可以来做做义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怀着好奇,韦荻雅走进学校做起了义工,陪护、保洁、做饭,什么工作她都做。那段时间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与快乐,也从心底里佩服这位老校长。

2015年,出于家庭原因,韦荻雅辞职回到了磐安。闲不下来的她很想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县残联工作的好友赵紫飞提醒她:“县里还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有需要的家庭都要把孩子送到外地就学,你要不要挑战一下办学?”此话戳中了韦荻雅的心。

不久后,韦荻雅前往东阳凝爱特殊教育机构考察办学情况,正当她要离开时,一个“唐宝”(唐氏综合征患儿)突然抱住她的腿,不让她走。对视时,孩子的眼神中充满期盼与信赖,也就是那一刻,韦荻雅下定决心接受挑战。

万事开头难。没有校舍,她就多方奔走,争取了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免费提供的3300多平方米特教用房;没有资金,她就把原本打算给儿子买房的400多万元,用于校舍装修和设备添置;没有特教康复教师,她就物色人选送他们到外地培训进修;没有管理经验,她多次邀请邻近县市的特教前辈来校指导。就这样,大到学校整体布局,小到一盏灯、一个教具的设置,韦荻雅都亲力亲为。

2023年8月,启智园搬进了新校区,不少残障儿童的家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所学校不仅填补了磐安特殊教育的空白,更实现了这些家庭由来已久的心愿——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

开园第一天,磐安市民袁芬珍就把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小韬(化名)从东阳特校转了回来,“现在我们这里就有特校,家校联手做好孩子后期康复教育,更方便了”。此后,韦荻雅常常和袁芬珍一起探讨适合孤独症儿童的学习方法,并由此设计出一套课程。课程以教授生活技能为主,通过学做菜、洗碗、扫地等小事,一点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木衣夹加工流程对普通人来说,看几遍就能掌握,小韬却要用整整几个月时间才能学会整套动作。当他能够独立完成固定、装簧、合拢、取下这几个步骤时,袁芬珍和韦荻雅激动不已。

亲眼见证了小韬的进步,袁芬珍和韦荻雅的干劲更足了,她们想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在县残联的支持下,她们共同发起磐安县孤独症人士及亲友协会,袁芬珍担任主席,韦荻雅担任秘书长,办公地点就设在启智园。一些有着同样心理伤痛和生活负担的家庭慕名而来,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可以沟通、倾诉、交流的对象。

从业多年,在与特殊儿童的接触过程中,韦荻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孤独症患儿还是智力障碍儿童,都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内容训练,而是要跟普通儿童一样接受全面教育,培养对社会和他人的感知力”。因此,韦荻雅反对将特殊儿童放在家里,认为教育比求医更重要,特教教师的职责就是陪着这些孩子慢慢长大。

启智园的学生大多是中重度智力、精神残疾儿童,韦荻雅会定期对他们开展评估,还会带领带班教师一起为他们量身打造分层分类的综合课程,制订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让他们在各个训练领域都能均衡发展。随着学校发展,校内还细化出学前部、培智部、职教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残疾人之家等多个部门,覆盖特殊学生成长全阶段,形成了一站式教育培训康复就业体系。

“不仅仅是我帮助了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也成就了我。”10年来,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原先对特教工作一无所知的韦荻雅,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孤独症康复师、感觉统合训练师等技能证书,并获得了评估师资质。而她对特教的这份热爱和专注也感染了同事,建校以来,启智园已有5名教师分别获评省最美教师,市最美康复师、最美志愿者等称号,韦荻雅本人也获得了金华市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市级好家风导师等荣誉。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