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全民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29日 星期

大单元:从“教”走向“学”

书 名:《从教走向学2:大单元设计的
方法与案例》
作 者: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育家书院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楼 琳

“教”是师者的常态,“学”是学习者的本分。教师一直在“教”与“学”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弱化“教”的痕迹,努力提升“学”的姿态?捧起《从教走向学2:大单元设计的方法与案例》一书,答案逐渐明晰。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中,大单元教学成为一种重要方式。但关于大单元教学,众说纷纭,困惑多多:大单元设计的“大”体现在哪里?大单元要“大”到什么程度?大单元教学如何展开、如何评估?

我在问号中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

一、从“教”书到“学”书

教书的概念由来已久,教师亦以“教”字为名,而“学”才是课堂的内核。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四个方面的内涵——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均指向“效”。抓住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大单元的“学”体现在“文道统一”,即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让语文课程回归自然、科学、高效。

书中指出,大单元不是简单的单元重构,而是立足学生发展、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学习任务。大单元给予学生更多的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因此,这个“大”字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之大、单元立意之大、成长需求之大。

二、从“教”课到“学”课

课堂是课程的具象体现,是概念、术语、定义的平衡着力点。课堂是人文的艺术,也是建构的艺术。课堂环节的建构基于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设定,追求学科性、逻辑性、生活性的统一。

设计大单元基于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关键是整合内容,体现知识的集中性、抽象性、迁移性和可操作性。

读后,我尝试了大单元作业设计,将知识和技能、方法与习惯的掌握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统整适切的作业内容,对作业目标加以分层细化,根据学情作出差异化的评价。结果,我发现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与质量都得到提升。

三、从“教”人到“学”人

语文课程有明确的育人导向,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走在时代前列的课程应当将育人功能充分彰显。从“教”知识到“学”文化,教材中有很多例子,如《我不能失信》的诚实守信、《军神》的革命志向、《小英雄雨来》的坚强勇敢……深挖细究,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育人功能。类似的内容经过统整,是不是可以形成育人大单元呢?值得教师反复推敲。

语文的育人价值通过“学”可以得到长足的体现。小学语文课程可以与德育融合形成新的德育课程。

从“教”向“学”的转变,折射出作者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理性思考:充分激发课程的学科价值、生活价值和育人价值,提高课堂效率,将学习落到实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