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助力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本报特开辟重大典型报道《浙教先锋》栏目,介绍宣传省内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优秀成果。本期推出首篇——
□本报记者 张纯纯 通讯员 王忠华
“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兴平校区8.6克,东阳市江北初级中学5.31克,东阳市画水镇初级中学8.2克……”打开东阳市教育局“数智膳行”应用平台,最新数据表明东阳各校师生的日人均厨余量在10克以内,大约就是一个乒乓球的重量。
在2021年,这个数据是50克。再往前,是80克。
厨余不断减量的背后,不仅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近年来东阳用心打造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食堂。“想要学生吃得光,首先要让他们吃得暖、吃得好、吃得开心。”东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强说。
告别快餐
打造“15分钟食堂共享圈”
在东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吕楚麟眼中,学校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就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在2019年,东阳有近1.4万名学生吃的是企业配送的快餐。送餐距离短则半小时车程,长则需要1个多小时。“不少学校的快餐上午10:30已经送达,算上装餐、装车时间,再倒推一下,饭菜得在8点多就完成烧制,不仅容易冷掉,再新鲜的饭菜闷在快餐盒里近4个小时,能好吃吗?学生能不浪费吗?”吕楚麟的发问曾让不少校长无言以对。
那就自己建食堂。近年来,东阳市教育局总投入8600余万元,以A级标准新建现代型校园食堂17家,改建学校里的闲置房屋、旧楼为标准食堂16家。同时,食堂全部实现自主经营,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食材做到统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集中配送,并做到师生同菜同价同质同食,从根本上夯实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根基。到2023年年初,东阳市接受企业配送快餐的就餐学生人数已经下降至3700余人。
“还是不够。”吕楚麟说,秉持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吃上热乎饭的心愿,东阳市教育局决定“自我加压”,必须实现快餐就餐学生人数“清零”,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剩下的4所学校实在无法在校内建设食堂。“‘共享’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并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东阳市白云银田小学和东阳市白云实验小学成了第一对“共享厨房”试点学校。
两校同属一个街道,车程在15分钟以内。其中,白云实验小学于2022年新建,食堂设施齐全,在加配人工后,足以承担白云银田小学的用餐需求;白云银田小学98%的学生为新居民子女,家长也无法自行解决孩子的午餐问题,因此建校以来,一直采用企业配送快餐的形式。学生的用餐也一度是该校家长反映最多的问题。
2023年度春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中午,白云银田小学校长杜建锋早早地就等在校门口,学生们带着新饭盒在教室里等待着。11:15,一辆厢式货车装载着125个保温桶准时到达。11:30,学生准时吃上了热气腾腾的三菜一汤。
当天,白云实验小学校长王丽美跟车前来。当时的一个场景令她难忘,有两名学生合力抬起保温桶,倒光了里面的最后一点汤汁,“所有学生的盘子都光了,就连桶里也是光的。即便我们已经多准备了一些,不少学生还是表示比起之前的饭菜实在太好吃了,自己没吃够”。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香气四溢。”“荤素搭配,营养丰富,放心了!”……看着各个家长群里家长们刷屏式的点赞,杜建锋也放下心来,“这件事情算是办在了家长们的心坎上。”
很快,其他学校也完成了就近结对,“15分钟食堂共享圈”正式建立,全市所有学生正式告别了配送快餐。
吕楚麟表示,接下来,随着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等民生实事的深入推进,“共享厨房”模式也会在未来画上句号,逐步确保所有学生能在自己学校的食堂里吃上热气腾腾、健康美味的饭菜。
局长突击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走,去吴宁三中吃个晚饭。”3月19日,快到下班时间,陈建强临时决定去学校吃饭。等局长一行人到了校门口,学校保安才来得及通知校长。
不打招呼、直奔食堂,这正是东阳在家长陪餐、校长陪餐的基础上,推出的局长陪餐制度。
打好饭菜,陈建强随意找了张桌子,坐在学生中间。“今天的菜合胃口吗?”“这个剁椒烧鸡很下饭吧!”“今天的点心吃的什么?”……陈建强一边吃,一边与学生拉起家常来。
东阳市吴宁三中教育集团校长陈阳生对这样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一开始压力肯定大,但根本没法提前准备,只能把功夫下到平时。”陈阳生说,学校食堂转为自主经营后,管理上更加规范、细致,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同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为学生供应点心的频率。
在采访中,不少校长也坦言,最初以为局长陪餐不过是走走过场,没想到局领导们不仅来得勤,查得也细,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开会要求拟定整改方案,形成闭环式管理。
这样“突击式”的局领导检查不仅针对学校,也针对食材配送公司。吕楚麟介绍,检查配送公司的时间一般在凌晨两点左右进行,即送菜入校前,而且为了真正做到“突击”,每次检查团队只定集合时间,坐上了车子才临时决定去哪家配送公司。
查什么?检查团队成员、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配送公司考查表。从配送分拣场所的环境卫生到食材进出库的台账登记再到从业人员的资质证照,表中共计近30条考核指标,每条指标都有相应的分值。与此同时,每所学校也有各自针对配送公司的考核方案。在之后的配送公司招标中,这些考核结果都是极其重要的参考因素。
突击式检查还不够,还要让学校之间相互进行地毯式检查。每所学校派出最专业的食堂管理人员,对其他学校的场所环境、加工制作、食品留样等多个环节进行检查,当场反馈问题,能改立改。
“2441个!”吕楚麟脱口而出第一次地毯式互查查出来的问题数量。他说,大家检查得非常认真负责,发现了不少共性问题,“而且每所学校都巴不得其他学校能够帮忙查出问题。毕竟,问题多发现一个,隐患就少一个”。
在此基础上,东阳市教育局还形成了专项治理“回头看”复查清单。目前已经开展4批次共50余所学校“回头看”检查,发现问题132个,均已完成整改。
数字赋能
塑造食堂智治新模式
每天中午用餐完毕,第二实验小学兴平校区都会对各班的厨余桶进行称重。刷上班级电子卡,将厨余桶放置在特制的称重台上,产生的厨余重量会直接上传至“数智膳行”平台,形成各班级、年级以及学校的厨余量对比图。
使用的厨余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上面有一个专门的过滤器,过滤掉汤水后,再对不可食用的骨头、玉米芯等食物残渣进行分拣,最后完成称重。东阳市教育局食堂工作管理人员介绍,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追求厨余达到“0”,而是要利用精确的数据来动态调整菜谱,精准控制采购数量,从源头杜绝餐饮浪费。
第二实验小学兴平校区食堂管理员应翔告诉记者,厨余数据是自己和厨师长每天都会关注的。例如,之前每次有生姜炒肉时,当天的厨余量会比较高,经过调查后发现是因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姜的味道,后来这道菜便调整为茭白炒肉。
“但是也不能只按照学生的喜好来制定菜谱,我们的目标是在保证营养健康的前提下,让学生更喜欢吃。”应翔特地考取了营养师资格证,此外她还有一个得力助手——“健康机器人”。
每周,应翔会将制定好的菜谱上传至“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交给“健康机器人”打分。“菜谱中缺乏微量元素”“没有水产食品”……根据机器人的建议,应翔和厨师长会对菜谱进行相应调整,机器人还可在线实时解答学生和家长的食谱营养问题。
除了给出科学的膳食建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应用平台还能提供菜品验收、人员卫生、阳光厨房、采购信息等一站式智能服务。
先是保证菜的安全。每天验收菜品时,通过应用拍照上传,会自动形成包括数量、种类、票据在内的菜品“身份证”,再也不需要人工填写、汇总,平台还能自动判别票据的合法性,全过程视频记录,随时可追溯。
再是保证人的安全。每名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后,需要在设备上完成一系列健康检测工作,例如当天手上有伤口,则不能进行与菜品直接接触的工作。健康证等资质证书即将逾期,平台也会及时提醒管理人员。
家长们还可以化身后厨“云监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食堂职工操作画面,进行意见反馈。
陈建强表示,利用数字赋能食堂管理,在确保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同时,也大幅度地解放了人力,为学校食堂节约了15%~25%的运营成本。
截至目前,东阳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实现了“数字食堂”全覆盖。两个平台的应用访问量逾500万人次,访问用户90万,家长群体满意率高达99.87%。
做好校园食堂管理工作的“三颗心”
□张纯纯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征求意见稿,对校园食堂的组织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范。
校园食堂建设,事关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让每个学生吃得安全、营养、可口,也是家长们牵挂的“头等大事”。
在与东阳市教育局约定采访时间和学校的过程中,他们的答复一直是“随时来,随处看”。
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
一是做好校园食堂管理工作的决心。快餐就餐人数“清零”、局长陪餐……在管理上自我加压,把工作做得多一点、细一点、好一点,师生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就会高一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牢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增强风险意识,努力让学子“盘中餐”真正成为“放心餐”。
二是恒心。校园食堂管理工作复杂且精细,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出错,因此需要系统地建章立制、全面地排查整改。这也意味着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是“作秀式”的点到为止,而是要下好一盘棋,走好关键步,久久为功,稳扎稳打地去推进。
三是慧心。校园食堂管理中的痛点和难点可以向数字化借力,利用“小数据”构建“大数治”,特别是在食堂采用自主经营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解放人力、降低成本,实现治理增效、管理提速。各校在日常管理中也要形成“一校一策”,创造出行之有效的特色激励机制、食育课程等。
有了决心、恒心、慧心,自然就换来了“民心”。小食堂牵动着大民生。在2024年浙江十方面教育民生实事中,其中一条正是“实施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行动,建设‘示范食堂’1000家以上”。要用心用情办好师生满意、家长认可的校园食堂,促进食堂管理改革越做越实、越行越深,回应好民之所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