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 蕾 周恬西)关上灯,拉起手,漆黑的教室里,学生们紧紧挨着前方,目不转睛地看向中央——男教师高举手中的灯泡立于桌上,引导着两边的学生用手按住正负两极,刹那间,洁白的灯光透过小小的灯泡在漆黑的教室中闪亮,欢呼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这是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冯侃任教的“科学思想与现代化”课堂上出现的一幕。
作为浙财大的特色通识课,“科学思想与现代化”主要向学生科普科学知识,其中包括科学家的故事、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等内容。为了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冯侃总会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沉浸式实验。
冯侃说,实验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这门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枯燥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距离慢慢拉近,一同思考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共同沉浸在趣味科学的奇妙世界里”。这就是冯侃所说的“获得式教学风格”——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获得的同时,教师也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冯侃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也由此构建起与学生的情感桥梁,并创造出课堂上一次次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从生物发电实验到用口琴吹《送别》,从吉他弹唱《国际歌》到现场cosplay……冯侃的课堂总是惊喜不断,他也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浙财男巨星”“浙财百灵鸟”。
“想讲好一门课,就要尝试各种方式来把它讲‘活’,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讲授。”冯侃说,自己不愿局限于做一名知识的介绍者,而希望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丰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让知识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浸润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