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8日 星期

发挥教育在打造“三支队伍”中的独特作用
——访省教育厅干部人才处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 朱郑远

如何全面贯彻落实“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省教育厅干部人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充分发挥教育在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强化教育质量就是核心竞争力、人才增量就是发展新红利、科技变量就是变革新赛道的三种理念,率先走出一条“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贯通新路径。

记者:“新春第一会”具有风向标意义,如何结合实际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关负责人:“新春第一会”作出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部署。“大人才观”之“大”,突出体现在“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宏阔愿景,彰显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认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必须贯彻中央要求、适应时代需要、体现浙江特质,在工作推进中,既要注重统筹把握,也要注重精准发力。

我们将重点研究强化政治引领护航、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构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强高素养劳动者供给等方面的改革举措。目前,正在联合相关处室和高校,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研究制定教育全面服务“三支队伍”建设的“1+3+N”政策制度体系。

记者:“新春第一会”将高素质干部队伍列为“三支队伍”之首,强调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我们将如何抓住这个“关键少数”?

相关负责人:科技在飞速发展,国内外形势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紧跟时代步伐,要有科学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我们将持续推动政治建设走深走实,加强教育系统干部人才的全方位培养,锻造政治过硬、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各类人才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想内核的感召力。

去年,我们首次举办清华大学浙江高校优秀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40名本科高校“双强型”年轻干部收获颇丰。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朋友圈”,力争将培训延伸到顶尖学府,聚焦“双一流”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专题开展学习培训。同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浙江高校中青班、片区校际联合培训等一系列干部培训工作已初步树立品牌形象,受到全省高校中青年干部的一致认可,今年还将持续办精办强。

此外,教育系统还有1个国家级、10个省级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承担着服务省内外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干部培训任务。接下来,将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培训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打造高规格、高水平、高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服务,真正为干部队伍壮大、能力提升赋能助力,推动干部紧扣新定位新使命乘势而上。

记者: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省、高教强省战略,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与质量实现整体跃升。请问在后续工作中,如何更大力度地将教育系统打造成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

相关负责人:近年来,全省高校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四青”以上主要国家级人才数量已经突破2000人次。

数据的变化,一大原因来自省教育厅更加重视为人才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和平台。自“双百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通过举办签约仪式、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晾晒机制和召开现场推进会等举措,校地协同引进了一批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专家和科学家团队,7个高能级科创平台启动建设。今年随着该计划深入实施,也带动更多高校与地方开展深层次校地协作,以高端人才集聚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此外,在大力引进“高大上”顶尖人才的同时,省教育厅还聚焦“人才大厦”塔基,把本土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统筹培养“小青新”的本土青年英才。自2018年,正式启动“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围绕我省学科建设,分两批选拔100名青年教师,邀请两院院士担任导师,通过“带徒授艺”的方式,实行一对一指导。第一轮培养结束后,近70%青年人才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30%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今年,将迭代实施第二轮结对培养计划,把结对学科范围从理工科为主拓展为文理并重,同步培养人文社科领域青年人才。

记者:在人才政策方面,我们将如何建设人才服务体系,如何在薪酬、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相关负责人:去年,推动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纳入省委首批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将人才自主评审等25项改革事项松绑,权利下放到学校。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导高校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破解现有高端人才发展机制瓶颈。制定高层次人才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有关制度,协调解决人才关键小事。今年将继续推动这几项工作的落实,让人才实实在在享受到便利周全的服务,安身安心安业。

今年还将重点实施“人才家园建设”工程,培育建设10个人才会客厅、100个人才之家,通过全要素提供人才服务、全周期保障创业创新、全方位搭建沟通桥梁,打造全过程服务的运营体系,为人才在浙江落户发展、成就梦想提供保障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