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新时代呼唤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勇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破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从今年开始,本报全新开辟《新看点》栏目,发掘报道全省各地各校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新举措、新气象、新动态,敬请关注。
本报讯(记者 季 颖)不久前,宁波某学校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学校及时送医院治疗,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学生家长认为学校未尽到管理的义务。于是,学校第一时间便向宁波市校园矛盾调处化解中心提出了调解申请。
接到申请后,中心立即指派调解专家介入,组建了由调解员、律师和调解名师组成的专家团。专家团从法律层面和一众家长分析学校在此次事件中的责任,也与校方分析校园安全管理的要求。历时两周时间,专家团在多次交流下,找到突破口,终使家校双方达成共识,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化解了双方纠纷,得到了家校双方认可。
宁波市甬安校园安全促进中心主任蒋和法告诉记者,教育领域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原有的矛盾处理方式是学校冲在第一线,然而多数学校缺乏专业力量支持,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发展成为公共危机事件。
为此,中心于2023年11月17日挂牌成立,专门解决校园矛盾纠纷。中心在宁波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指导下,由鄞州区社会治理中心、甬安校园安全促进中心联合打造,并有多家社会组织参与共建。一旦发生校园矛盾事件,学校、家长可直接拨打热线电话或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向中心寻求帮助。中心接到求助申请后,会第一时间指派调解员介入,了解研判分析案件始末后,组建专家团调处案件。
对于调处成功的案件,中心会跟进矛盾双方后续履行调解协议的情况;对于还在调解中的案件,中心也会不定期回访矛盾双方,实时跟进双方的心理变化,寻找调解“窗口期”,积极推动矛盾化解。
中心目前聘任了兼职调解员30余名,同时聘请了7名特约调解专家,他们都是全市各行各业的调解能手和骨干。其中,调解员负责轮值接收调处案件,一些疑难案件则将邀请特约调解专家介入。此外,中心还有6名公益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文书起草等法律援助。
截至目前,中心已接到校园矛盾求助6起,其中4起已调解成功,专家现场分析研判案件10余起,组织开展校园安全讲座2场。
□汪 恒
近年来,时常能在媒体报道中看到各类校园纠纷事件,其中一些甚至演变成荒唐的“校闹”事件。在纷争中,学校、教师往往沦为“无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人”,深陷旋涡难以自拔,即使事件最后得到了公正处置,也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出的事情多了,学校、教师也变得畏首畏尾。“寒蝉效应”之下,一些本来计划中的校内外集体活动、体育运动等,在“出了事可担不起责任”“就怕好心办成坏事”的担忧中屡屡压缩强度、大打折扣,让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形走样,甚至扭曲成“圈养式”培养。
宁波的校园矛盾调处化解中心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讲法律、理纠纷,并不是学校的强项,这类事情其实可以借助更专业的力量来解决。无论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是家校合作上的矛盾,都可以通过这一新平台寻求多方满意、公平公正的处理方法,既为矛盾纠纷提供了合理出口,也帮学校、教师卸下了精神枷锁。这正是“枫桥经验”在浙江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