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雅
2023年12月26日,由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和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主办、杭州发现教育研究院协办的“2023钱塘学术节”在景苑中学圆满落幕。闭幕式由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沈伟丰主持。钱塘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波为学术节闭幕式致辞,希望钱塘教师能够以本届学术节为契机,脚踏实地、勇攀高峰,为自身和学校的发展积蓄能量,同时也为全区共建共享作出贡献。
此次学术节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学科育人”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圆桌沙龙、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充分研讨,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师资培养建设,助推打造课改品牌,营造“倡导教书育人、鼓励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钱塘区教育品质。
学术节历时一个月,充分展现了钱塘区近年来在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成果,引发了参会者对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议题中既有关于新课标视域下教研如何转型创新、如何支撑教学变革的探讨,也有聚焦课堂深度改革和思政一体化实践的课堂展示,为推动钱塘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其中,以“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提升铸魂育人实效性”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上一堂课”专场展示成为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文海中学、浙江理工大学的教师代表分别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了课堂展示,并同其他学校代表就思政教育一体化推进展开主题沙龙。沈伟丰在总结中鼓励全区教师共同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提升铸魂育人实效性,为“钱塘优学”作出更大贡献。
为进一步总结提炼“双减”工作的钱塘经验,创建“钱塘优学”新高度,学术节还特别举办了“双减”优秀实践案例专题推介活动,幸福河小学等5所学校分享了自身推进“双减”的做法与经验,纪宁萱等专家基于区优秀案例,与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双减”典型经验的培育与提炼,并为各校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教师们纷纷表示,专家的高位引领为自己的教学研究打开了新思路,也让自己对课堂变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近年来,针对区域学校间教育质量不均衡、教学模式僵化、学习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钱塘区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评比为抓手,以发展学生素养为导向,积极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引领全区中小学校聚焦课堂教学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区教师教育学院小幼部主任方亚琴介绍,全区域第一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始于2016年。“起初,评比活动只有七八所学校参与,如今已发展到全区四五十所中小学参加,并逐步形成了从点到面的全域、全员参与的区域改革新样态,实现了课改覆盖从点到面、课改行动从行政推动到主动作为,课改成果从浅层应对到丰富深化。”2022年,钱塘区梳理区域课改经验,将阶段性成果结集成书《学校课改怎么做——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钱塘实践》出版,向全国更多区域学校介绍了钱塘区课改的经验,进一步扩大了钱塘教育的影响力。
2023年是《“钱塘优学”全方位综合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实施的第2年,也是区域课改实施的第8年。在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锋看来,第三轮课改即将走入深水区,钱塘区将充分利用学术节搭建的平台,进一步践行新课标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探索反思、务实创新,在推进素养导向、学科育人等方面做更多探索,持续擦亮“钱塘优学”共富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