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月5日 星期
涂鸦笔记、搭积木、编故事……上过课的都说好!
在哲学课上看见思维的力量


编者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为进一步聚焦高校课堂教学,呈现一批内容优质、形式新颖、师生共情的“好课”“金课”,本报即日起推出《大学好课堂》栏目,敬请关注——

□本报通讯员 傅航颖 郭航宇

一堆细长薄板能搭出怎样的百变造型?在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徐慈华开设的“思维教育与实践”课上,学生们脑洞大开:有人根据“电车难题”理论搭建出演示模型,有人在课上玩起了“叠叠高”游戏……整个课堂都“动起来”了,学生们不只动手更要动脑,甚至还要调动其他学科的知识。

“课程体验极佳,是我会极力向同学推荐的课。”“动手玩玩具很解压,对大学生来说刚刚好。”……好玩又实用的课程“颠覆”了学生们对哲学课的固有认识。在徐慈华的哲学课上,想“划水”是不可能的,一个接一个创意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动他们进行脑力锻炼。

将思维注入实践体验,徐慈华格外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他的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笔记涂鸦,让日常计划更加生动形象;设计心仪的主题咖啡吧,开启创业构思;用思维导图助力分析品牌优缺点。“哲学专业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徐慈华表示,他在设计课程时就追求课程内容能兼具实践性、综合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于是,头脑风暴、视频拍摄、活动策划等形式多样的互动实践被大量引入课堂,学生们在动手的同时,也逐渐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与价值。

为了带给学生一堂新颖的“古画鉴赏”课,徐慈华将其团队自主研发的三维超媒体知识空间编辑工具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协同建构大型知识空间。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带领学生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感受更丰富的课堂体验,徐慈华通过搭建“虚拟记忆宫殿”,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思维”,同时又反过来用“思维”指导与规划生活。

去年暑假,徐慈华指导开展了12场“儿童思维教育入乡村进社区”实践活动。实践团的学生们走出校园化身“小老师”,为参与该活动的城乡儿童带去“有理、有趣、有用”的思维课堂。学生们借助专业的教学工具,像徐慈华曾经在课堂上所使用的那样,不断挖掘城乡儿童的思维潜能。

借助“一盒故事”想象力拓展教具,引导城乡儿童根据骰子的随机图案发散思维联想,共同编织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在农场地图上摆放隐藏不同图案的各种棋子,依托“农场记忆棋”教具,引导城乡儿童构建棋子背面图案与农场地图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记忆棋子的位置,让他们初步学习记忆大师们常用的“记忆宫殿”方法。“思维教育要从小开始。”徐慈华希望学生们在指导城乡儿童完成游戏任务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享受游戏的乐趣,发现思维的魅力。

此外,作为哲学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徐慈华还紧紧围绕“思维教育”主题,让“哲学+”赋能学生成长。他不断鼓励学生将课程学习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孵化出更多的新文科创新创业项目。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申报“幼儿教师思维素养及需求调查”“大学生创新创业心智模式调查分析”“知识可视化中的隐喻认知”等校级和院级SRTP项目。其中,由他指导的“全景中文‘文旅+中文’三维超媒体学习平台”项目,还获得了浙江大学第十五届“蒲公英”大学生创业大赛“蒲公英—互联网+”选拔赛国际赛道唯一的决赛金奖。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