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合作 办学管理处副处长 罗福建
分批次派出博士教师挂职山区海岛县教育局副局长,是我省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探索。浙江师范大学创新探索“四个一”工作模式,依托一份计划、一个科室、一批局长、一项课题,有效解决了高校在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怎么样”的困惑,也克服了干部挂职锻炼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工作绩效考核难、日常管理监督难等实际问题。据此建立的高校服务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也进一步开创了校地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服务教育共富,要做好顶层设计,解决“做什么”的问题。高校要在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明确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作为,首先要从管理层面分析研判学校“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最想做什么,最能做什么”。浙师大出台的《服务山区26县教育共同富裕的行动计划》彰显了学校的政治决心和顶层设计。浙师大结合自身优势特长,对所能提供的资源作了全面梳理与统筹,明确了服务山区海岛县的定位、方向、目标和举措。学校交给职能处室和挂职干部的是一份清晰的规划蓝图和任务清单,也是他们出征的锦囊和前进的灯塔。
服务教育共富,要选好挂职干部,解决“谁去做”的问题。作为高校派出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部人才,自然要体现高等学府的人才智力优势。选派青年博士担任地方政府机关部门副职,体现了新时代高校青年人才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重要特质。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调研,一张张校地合作的协议,让我们看到博士副局长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工作作风;一篇篇共富研究的论文,一份份政府采纳的批示,让我们看到博士副局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力量。他们的踏实表现和优异成绩反映了新时代高校青年人才敢想信心和敢为作风的统一,善作过程和善成结果的统一,亦是对“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要求的质朴践行。
服务教育共富,要创新工作机制,解决“怎么做”的问题。高校普遍重视助力共同富裕的工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的不在少数。浙师大在此基础上还专门成立了教育共富办公室。这个科室的职能包括负责组织挂职副局长工作例会、编辑教育共富工作简报、管理教育共富专项课题、开设教育共富论坛、组建普通高中共富联盟等,五大职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行动计划是解决“做什么、谁去做”的问题,职能科室是负责“谁做了什么,谁怎么做”的各种管理和服务问题,它为教育共富挂职服务工作创设了学习、交流、总结、研究、宣传、推广的平台和载体。挂职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难、日常管理监督难等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服务教育共富,要注重质量成效,解决“怎么样”的问题。持续派出一批批干部教师支援山区海岛县并不难,重要的是看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如何。结对帮扶工作容易流于形式,一方抱着过客心态或镀金思想,另一方则认为你是“钦差特使”,一任送走又来一任,大家心照不宣,看破不说破。然而,浙师大青年博士出征时带的行动计划,挂职时签的校地合作协议,熬夜完成的教育共富研究成果,都彰显了他们的与众不同。每一份协议、报告、论文,背后往往都是字斟句酌、几易其稿,离不开挂职期间的倾力投入、精准对接、深入调研、系统思考。它们如同一张张产品质量保证书和挂职成效说明书呈现在人们面前,比任何工作总结和考核鉴定都来得更真实有力。
浙师大组团式派出高学历专家队伍服务山区海岛县,不仅培养锻炼了一批爱教育懂教育的干部教师,而且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科研成果。项目化、研究型的服务模式不仅满足了当地教育需求,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破解了高校缺项目找项目的困境,拓展了社会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组团式派出博士副局长的做法实现了由单向服务地方发展到校地双方共同发展的转变,为高校持续服务、分批派驻注入了动力,增强了项目实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让高校服务地方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