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

绍兴市越城区沥海街道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念好“融”字诀


□本报通讯员 应晓玲 倪建东

冬至日,绍兴市越城区沥海街道中心小学的绿海农场中一派忙碌景象。田间,学生们正在收割亲手种植的大白菜,准备制作饺子馅;棚下,三五成群的学生正一捏一折,包着饺子;大灶边,你捡柴,我烧火,一只只饺子热腾腾地准备出锅……

这火热的全员劳动场面,正是学校日常劳动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沥海街道中心小学以劳动教育为基础,不断打造“以劳带全,‘五育’融合”金名片。

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校内劳动教育内容与体系进行系统梳理与优化,整合出“劳动+技能”的日常生活劳动系列、“劳动+创造”的生产劳动系列和“劳动+服务”的服务性劳动系列三大样态的劳动实践形式。内含多个场景的劳动实践,既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庭服务劳动、交往服务劳动等家务劳动,又有班务劳动、校务劳动、特色项目劳动等校内劳动,还有社会服务、职业体验、基地劳动等校外劳动。

学校着眼于各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因子,“撒网”各学科,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你好,向日葵”是最为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项种植活动。学生们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向日葵的种植条件,记录植株的生长变化,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农场写生,开展向日葵创意项目制作;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写向日葵成长日记,记录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将情感体验注入文字中;数学教师则要求学生考虑成本与利润、投入与产出,将数学与种植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还有解决低洼积水问题、提高土壤肥力、加工葵花籽、售卖瓜子等实践活动。在学生黄若辰看来,围绕向日葵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让自己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育人的价值,学校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将“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推进劳动项目的纵深发展。

在早先的春耕节上,学校组织各班学生综合气候、班级实际等因素自主讨论决定种植哪种植物,为接下来一年的项目化学习打下“地基”。“我们班学生决定种艾草,他们认为艾草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六(2)班班主任屠俊俊介绍,确定了项目化学习主题后,学生们一起在农场里种下艾草苗,自行安排好养护值日表,自主研究关于艾草的各种养护知识,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团结和谐了。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教室里的盆栽在假期因无法及时浇水而出现生长问题,六年级学生林雨阳有了探究的动力。他围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提出了利用压力差、用干湿传感器来制作自动浇水器的设想。设计草图、找寻材料、加工制作,一款实用的盆栽自动浇水装置就诞生了。能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班级,林雨阳感到特别开心。

校长朱国成表示,接下去学校将探索劳动教育的数字化改革,以期实现劳动教育教学评一体化。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