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平
两年前,德清县舞阳街道凤栖街一侧,凤栖小学的校址还是一片工地。如今,大气雅致的教学楼、高标准打造的智能化教室,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所高起点建设、可容纳48个班级的城区新建校,在德清县实验学校的引领下,建强师资队伍,推进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短时间内就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凤栖小学的快速发展,是德清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一个缩影。为让每名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德清县以打造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生态圈为抓手,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优势,有力拉动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协作机制。这既是对优质均衡的不懈追求,也是推动德清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座。
全盘筹谋,优化布局
凤栖小学校长陈孟杰告诉记者,德清县实验学校是城区一所优质小学。该校成立之初,就与德清县实验学校结成共建型共同体,德清县实验学校向该校输出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并通过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来保障学校的师资水平,两校在共同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发展,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管理制度……
“由于城区学校学位紧张,部分学生需要在共同体内进行调剂,但家长也毫无怨言。4年来,学校实现了平稳招生,在老百姓中树立了良好口碑。”陈孟杰说。
为下好城乡教育“一盘棋”,近年来,德清县委县政府高起点统筹,明确将义务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初中向中心大镇集聚、小学向乡镇集镇集聚”的总体思路,优化调整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路上,德清各项工作总能在全省拔得头筹。早在2020年10月,德清就将全县义务教育段农村学校全部列入“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帮扶对象,实现农村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全覆盖。
2021年,德清依托党建联建,建立健全“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民校”的管理帮扶机制,将全县38所义务教育学校组建成22对“融合型”“共建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
为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德清还进行了更多尝试——应对乡村小学艺术类专职教师稀缺这个普遍存在的难题,打造“莫干山云”网校,开设互联网美术课堂,由县里的美术名师牵头成立教研组,并在直播间上课,实现乡村学生同步共享。目前,该县59位专职美术教师,已经与全县119个班级结对,实现艺术互联网课堂乡村小学全覆盖。
德清县教育局督导科工作人员张瑞华说,以往每次考核,获得优胜奖的学校以城区校居多,“而近两年来,农村学校明显多起来了,由原来的二成多上升到了四成多”。
资源共享,共生共赢
走进德清县乾元镇中心小学曲园校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活动正在进行,只见学生们在美术教师指导下娴熟地使用剪刀、刻刀、画笔,带来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如今,剪纸、空竹、舞龙等特色课程成了该校的“活招牌”。
“乡村空、城镇挤”,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优秀教师“不愿去、不想留、留不住”现象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拦路虎”,也一度困扰着德清教育。近年来,德清加大送教下乡、名师带徒、新入职教师“名校孵化”、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助推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乾元镇中心小学于2010年由农村教学点撤并而成,在和德清县实验学校等几所学校相继结对后,经过数年不懈的改革,当年那些从村小课堂走出来的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师们,现在个个成长为“十项全能”的骨干教师,有的成了学科领域的领头雁。如今,该校已在村校中脱颖而出,经过县里的动态调整,在新一轮城乡结对中也当上了牵头校。
不仅如此,德清县还从2019年开始组建义务教育区域教研共同体,将全县的中学及小学按照梯队结构、地域特色等划分成7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一名教研员,方便以片区为单位“走亲连心”,开展教研活动。
德清县第二中学作为教研共同体牵头学校,多次与片区内的武康中学、千秋初级中学等5所学校共同开展教研、命题、析题等活动。同时,带领片区内初中“走出去”,与杭州、宁波等地的学校一道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借此机会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一段时间下来,片区内数学、英语、科学等各学科教师立足新课程标准,在市、县命题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扩优提质,发展特色
地处德清县西部山区的筏头小学依山而建,也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得益于教共体建设,该校与莫干山镇中心学校“同气连枝”,相互学习借鉴,近年来将“竹文化”办学特色发扬光大。
“从一开始的重在教研交流、师资结对,拓展到现在的党建、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等主题,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了乡村。”德清县实验学校副校长周宏亮说,教研共同体内,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地处偏远的小规模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轮流牵头组织活动,自定活动内容,展示自己的亮点、特色。
在德清县教育局副局长潘云祥看来,建设高品质学校,要着眼于特色、内涵发展,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办学价值取向是其核心。因此,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该县着力整合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学校。目前,德清县有国家级和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16所,省级体艺特色学校17所,省市级科普示范校、科普基地23个。该县积极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平均每年举办体育、艺术、科技等比赛超30场,累计参赛学生3万余人次。
同时,德清用好扩优提质“指挥棒”,建立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开展教共体建设常态化督导,形成督查、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等全过程督导体系,强化督导结果应用,纳入对学校的发展性评价考核,引导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根据我县面向2035年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布局规划,突出增加供给、建强队伍、全面发展三个关键点,让孩子们都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潘云祥说。在这些规划中,德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