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

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是必由之路


□杨朝清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9.6%。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为硕博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源头活水”;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不仅有助于满足人们“更上一层楼”的需要,也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教育分层影响社会流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样承载着人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与希冀。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非“低人一等”,而是在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上有所区别:学术学位研究生侧重知识创新发展需要,强调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实践应用,旨在培养能够学以致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二者是不同的赛道,没有孰优孰劣、孰高孰低的区别。

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的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10多年来,专硕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在考研大潮之下,“专硕热”逐渐升温。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回应了公众的利益诉求,有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博士作为高知群体大都在高校和科研院校工作;然而,在就业渠道多元化、价值实现路径多样化的今天,做学术研究并非博士的唯一出路。2023年7.52万名应届博士毕业生中,不到40%去了高校和科研机构,超过五分之一到企业就业。就此而言,专业型博士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应该扩大专业型博士的培养规模。

要让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落到实处,离不开强有力的配套举措。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扭转“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认同感;避免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发展,凸显实践应用对人才培养的作用。高校不能将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当成变相的扩招,当成学校创收的手段,忽略和漠视人才培养。此外,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不能简单、生硬地“一刀切”,各地各高校不能“千校一面”,而是要从禀赋、资源、优势与特色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来“因校施策”。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做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等重要、并驾齐驱。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和发展,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必由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