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纯纯
一块屏幕,上百把椅子,置身茶园中,欣赏一部好电影。近日,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打破惯例,将其中一天的放映活动设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桐坞村,当地不少村民前来观影。
艺术盛事进村庄,离不开该村“艺术村长”、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的推动。今年5月,中国美院与西湖区启动“艺术村长”项目,包括徐小明在内的6名教师与转塘街道的6个村社分别签约结对,领办特色艺术乡建任务书,助力打造艺术型未来乡村。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表示,“艺术村长”是中国美院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举措,希望“艺术村长”们扑下身子、扎根乡土,与西湖区老乡们一起,共同描绘新时代乡土中国的最美画卷。
做村社发展的“金牌规划师”
几个月前,这次电影放映活动所处的桐坞大草坪公园还只是村里的一片荒地。经过改建后,这里成了村里组织展映、集市等各类艺术活动的最佳场所。
这正是徐小明担任“艺术村长”后为桐坞村开出的艺术“处方”之一:积极开拓村庄山林土地的价值,吸引更多旅游及艺术文化资源入村。此外,还有引入影视工作室,组织基础电影教学、拍摄等研学活动;改建村内灯塔,塑造桐坞精神符号等一系列项目规划。最终目标是将桐坞村打造成全国性乡村电影艺术发展基地。
转塘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6名“艺术村长”的专业不同,涉及建筑、影视、媒体等方面,6个村社的特色和需求也不同,彼此在完成双向选择后,就立马开展了走访调研、圆桌会议等工作,并围绕产业带富、乡村美育、文明乡风等方面,为村社量身定制发展方案。
与此同时,6个村社都有着相同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因此还建立了“艺术村长”联席机制。在各村设立“艺术村长”工作室的基础上,又在长埭村设立了工作站,供“艺术村长”及团队首席执行官定期一起开展研讨活动,合力探索更多最佳方案,实现周边村庄一体化发展。据悉,首批“艺术村长”的聘期为3年,最终将由中国美院和西湖区共同进行考核。
目前,6名“艺术村长”已经分别到村社对接调研10余次,参与街道、村社组织的“艺术村长”工作推进专题会议40余次,平均每月开展三四项重点活动,累计开展公益美育活动300余场。
做精神共富的“有力推动者”
如今,走进6个村社,随处可见带着艺术范的“新生”——
长埭村茶奥公园的主体部分即将完工。沿着中轴线前进,两侧的茶园里分散着若干个地台,将是露营、品茗的好去处。东西两座茶山上则分别建有传统和现代的茶亭,仿佛在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将来,这里的茶园动态音乐节、静态雕塑展等活动,都会不断地激活整个村庄的艺术细胞;
慈母桥村石壁山下多了一座亲子主题运动公园。从废弃堆场到集健身、休闲、游乐为一体的运动公园,该村“艺术村长”、中国美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周东红带领团队结合慈母桥村的慈孝文化,引入萌版国潮亲子IP,联动“原来中国画这么有趣”特色,打造了“慈爱星球”“茗茶星球”“运动星球”等主题场景;
还有大清社区的“一亩茶园”公共庭院改造、上城埭村的共富直播间……
“新官”上任,各村社的公共空间成了“艺术村长”们不约而同的关注重点。周东红介绍,各村社的基本设施都较为完善,周围的自然景观也很优美,但在公共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上比较薄弱,而丰富且有内涵的公共空间,可以为文化传承和艺术交流提供载体,促进居民间的互动,正是实现精神共富的有效途径。
在完成慈母桥村运动公园文化场景的打造后,周东红团队还将陆续引入教育资源,在公园内开展儿童画展、慈孝文化讲座、亲子文化美育等一系列亲子游学活动,进一步深化慈孝文化。周东红认为,长辈的慈爱往往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而孝道则需要从小到大的培养传承,“只有形成‘慈’与‘孝’之间的良好互动,才能为村庄的慈孝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接下来,更多的设计课堂也将被搬入慈母桥村。周东红带领学生聚焦村内养老场景的提升改造,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打造更多属于老年人的出游“打卡地”,形成更好的“养老样板”。
做城乡融合的“最佳召集人”
今年6月,长埭村的集艺所迎来了一场展览——《空屋置换计划》,创作者正是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的8名学生。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学生们在该村“艺术村长”、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李凯生及其团队的带领下,调研、测绘了长埭村的所有空置房屋,并尝试对其进行二次实验改造,让原住民和新住民能够更好地共处共生。
这项课题也是李凯生团队对当下乡村新型社会空间、人际关系的一次深入探讨。以长埭村为例,作为转塘街道中距离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最近的村庄,因地理位置优越,多年前就有很多艺术家来此创业、定居。目前,已有240多位艺术家入驻长埭村,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基于此,自2018年起,李凯生团队就与长埭村“牵手”。从体育公园、露天文化广场到党群服务中心、村U型房展厅,团队帮助村庄完成了硬件方面的整体改造与提升,也吸引了更多的群体回流乡村、扎根于此。近几年,有30多名年轻人回到长埭村创业,涉及茶叶、农家乐、咖啡馆、露营等行业,长埭村一年的到访人流量也已经从最初的两万多涨到了四五十万。
“随着乡村的不断发展,与城市之间的互动也会越发密切。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某种共同爱好聚集乡村,就会带来新的社群文化和新的产业。”李凯生团队首席执行官董莳说,如何在尊重原始乡村生长模式的基础上,让这片土地能够更好地承接新住民和新产业,正是村庄和他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在他们的规划里,未来,艺术家们会和村民们分享同一处餐厅、庭院,交流着共同的艺术话题;村里会有更多的公共空间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村民的作品也会陆续出现在展览上;村民和他们的孩子足不出户就能接受顶级艺术家们带来的绘画、书法、木工、陶艺等课程;村民、艺术家、游客都能在长埭村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