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

绍兴上虞区:实验室跟着学生“走”


编者按:今年,浙江明确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积极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入教育领域,智慧校园建设迎来新的机遇。本报即日起推出“推进‘智改数转’的校园行动”系列报道,展示数字化改革给师生、家长带来的改变。

□本报记者 朱郑远 通讯员 陈 超

12月19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上虞初级中学学生在一堂科学课上戴上了VR设备,通过操控VR手柄,观测绿色植物吸收光后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的全过程,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了初步结论。这是该校利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服务系统(以下简称“央馆虚拟实验”),将平常难以观察的光合作用通过3D建模的形式搬到线上,让学生更直观地参与实验全过程。

作为全国首个“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区,两年来,绍兴市上虞区确立了13所试点学校,建立了区、校两级虚拟实验研修团队,常态化开展教学研讨,推动应用的广泛使用。

实验教学是引领学生揭示万物现象本质的重要环节,但受限于各种现实因素,一些实验,如电流走向、摩擦力的测定等,无法全面开展。而即使是可操作的实验,大多数只能尝试一次,不论成功与否,必须画上句号,这就会有一些实验项目开展效果很差,不能很好地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使用“央馆虚拟实验”后,这种情况不复存在。课上,浙师大上虞附中科学教研组组长张科君先是带着学生一起操作“央馆虚拟实验”,开展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从电路图的认知到电学的动态分析和故障分析,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下半堂课,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一遍遍地尝试,失败了也不用怕,点击一下又重新开始。在一遍遍尝试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操作手法更加娴熟。

与此同时,“央馆虚拟实验”里的实验资源、实验测试和创编系统三大模块也成为学校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好帮手。据悉,实验资源里有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的实验教学实拍视频;实验测试则会根据学生选取的具体实验进行考核,可以详细分析每一个步骤的问题所在;创编系统则是由科学教师针对特定知识点自由搭建的典型实验项目,学生可以享受定制化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束后,系统还可根据预定的评分标准完成成绩评定。上虞区电教馆馆长王高锋说,使用“央馆虚拟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实现了“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这是先进教育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除了危险实验也能做、普通实验反复做,“央馆虚拟实验”还实现了“实验室跟着学生‘走’”的美好设想。无论学生在哪里,只要拿出平板就能做实验、学科学知识。

“央馆虚拟实验”的广泛使用,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虞区“央馆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室负责人施军钿介绍,为了帮助科学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上虞区每月组织“央馆虚拟实验”教学巡回分享研讨活动,目前已开展区级研讨活动9次,参与师生超2000人次;成立上虞区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室,开通“学在上虞”平台作为工作室阵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研究,目前已有203位教师加入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完成了2个省级、1个市级、11个区级虚拟实验教学课题立项。

这段时间,施军钿又把工作重点调整到了模块开发上。原来经过试点,上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素材,对不少复杂的科学实验操作进行了细化,对例如力学、天文学等功能模块仍有着很大的需求。施军钿表示,学校想更深入地用好“央馆虚拟实验”,就必须坚持与教学相结合、与教科研相结合、与校园特色相结合,让技术更好地服务师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