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 颖
冬日里,长兴县和平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人声鼎沸,一场校际足球比赛正在进行。同一时间,还有4场球赛在长兴的校园里鸣哨开赛。这是长兴县第二届中小学生“未来杯”校园足球巡回联赛,全县48所义务教育段学校一所不落,比赛将一直持续到明年5月。
自2021年以来,长兴把学校体育改革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充分保障每一名学生的运动时间,提高师资和场地的供给质量,用一系列教改举措提升校园体育的丰富性与个性化,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锻炼意志、健康成长。
不比分数比体质,重视体育动真格
2021年8月,长兴召开了一次全县教育系统书记、校(园)长会。不同以往,这次会议对学业成绩只字不提,而是分析起了各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表扬排名靠前的,批评排名靠后的。“体育工作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会后,各校要立即开展体育素养提升行动。”长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钦国强在会上明确表态。从思想上摆正对体育的认识,是长兴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迈出的第一步。
参会的书记、校(园)长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次改革要动真格了。第二实验小学忻湖校区校长张会富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隐隐有些担忧:教师、家长会全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吗?
回应学校的担忧,长兴迅速出台各项政策举措。会后,县教育局第一时间细化落实体育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积极开设体育社团和选修课程,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训,保障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特长。
为坚定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的信心,长兴优化学校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专门调整了学校的发展性指标权重,教学质量分值从原来的16分降至7分,体育健康分值从原来的5分提升到11分。同时,构建全学段校内外多元一体化评价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为鼓励学校积极参与体育改革,长兴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并建立奖励机制,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荣誉激励和物质奖励。
一条条、一招招,直击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的痛点、难点,形成了长兴学校体育改革的“路线图”。
然而,随着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龙山中学校长江卫华发现学校体育改革工作陷入“疲软期”“瓶颈期”。但很快,机遇就来了——今年年初,长兴首次召开全县学校体育发展大会。听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最新部署,翻看着刚拿到的《长兴县学校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江卫华再次感受到县里对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这也让他对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开展有了新思考——要基于篮球构建“学、练、评”一体化学校体育工作新样态。前不久,该校就承办了浙江省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
两年下来,“健康第一”已成为各校共识,长兴学校体育工作开始呈现出不同于往时的蓬勃气象。
每天运动1小时,
全员参与运动会
加强体育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体育课的课时、学生的运动时间如何保障?
从2021年起,长兴给学校办学划了一道“红线”:文化课不得挤占体育课,挤占必究,年度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龙山中学校长室门口就设有师生意见箱,体育课一旦被挤占,师生均可写举报信反映情况。两年多来,校长非但没有收到一封举报信,反而收到了学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议信。
给学生腾出运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运动至少1小时,已成为长兴中小学校的共识。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不少于30分钟,在没有体育课的日子,学校根据实际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体育活动。为确保体育活动时段学生全部走出教室,长兴还出台了“清堂”制度。
在实验小学滨海校区校长陆峰看来,确保运动时间是“硬杠杠”,让每名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同样重要。春季田径运动会、班级足球联赛、全员足球运动会、秋季运动会、全员体质健康达标运动会,一个学年学校就有5场运动会,每场运动会都创设了能让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参与的比赛项目,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校内运动会。“体育最大的魅力就是比赛,无赛事不体育。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运动中来。”他说,在传统运动会中“少数人跑,多数人看”,但体育不能仅仅是少部分人的事,人人都应该是“运动员”。
目前,长兴已实现义务教育段学校全员运动会全覆盖。为此,长兴要求学校把体育课堂内“学”和大课间、课外活动“练”的内容设置成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比赛项目,实现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年年有联赛。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构建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探索“实效、本真”的常态体育课堂,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奠定了基础。
除了全员普及,还要让学生打心底里喜欢上运动。为此,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学校体育特色化发展,用于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拍球、抛球、传球、垫球……形式多样的排球操更具趣味性,更受实验小学金陵路校区学生的青睐。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从培养学生排球兴趣出发,开发了排球课程体系。比如,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开展与排球相关的游戏,组织三、四年级学生开展三人制排球比赛,鼓励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排球联赛。“每名学生都以毕业前参加一次校内排球联赛为目标而努力。”实验小学校长黄玉平说。近年来,长兴依托“百叶龙”“鸳鸯龙”“刘井狮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开发的有乡土味的体育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体教融合引发的连锁变化
太湖街道中心小学,是一所只有194名学生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过去,学校只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却要教6个班级,完成日常体育教学任务已十分勉强。面对更高要求的体育教学工作,更显得捉襟见肘。
趁着这股东风,学校加大力气推进体育改革工作:通过聘用专业教练、引进“走教”教师补足了师资短板,配齐配足了体育设施器材;整合跑步、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增设足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并建立6个相应的体育社团。
随着体育项目的增加和内容的丰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各项素质指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现出上升趋势。“体育教学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育本身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正引领学校发生深刻的变革。”该校校长程枫说。
这场改革,也在体育教师心中激起阵阵涟漪。王成兴是实验小学副校长,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这两年,他明显感觉到体育教师的“腰杆子”越来越硬了。从开齐开足体育课到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从前不久组织的首届全县体育与健康学科专职教师素养提升大赛到实施5年一轮360学时的专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从打造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模式到设置针对体育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的指令性培训……“体育教师不再被边缘化,成长路径也愈发清晰了。”王成兴说。
正因如此,长兴体育学科教科研成果频出。近两年,仅实验小学就有1名教师参与编写省编体育教材,1名教师获省论文评比三等奖,多名教师在市、县论文评比、教学技能评比中获得佳绩。还有一大批体育教师脱颖而出,走上了管理岗位。目前,担任中小学校级领导的体育教师有36名。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对体育的看法。从被催着“要我运动”到“我要运动”,学生的运动热情越来越高了。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适当的运动能放松心情,帮助自己快速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抽离出来,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起初,还有部分家长担心体育时间多了会影响学习。现在,长兴举办的“万人跳绳校园吉尼斯”,家长参与率高达92.8%,随访满意率达89.6%,以“亲子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社区运动参与率显著提升。
当下,长兴学校体育改革所引发的连锁变化,正在不断结出更多的果实:县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3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并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全县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为67.7%,较2021年上升9.4个百分点;2022年,全县56所中小学校实现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100%全覆盖,金银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未来,我们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从小学逐步推广每天一节体育课,做到义务教育段学校全覆盖。”钦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