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澜
从教不到3年,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科学教师张铭就已经两次登上了县级公开展示课的讲台,还拿了县小学科学命题评比和县小学科学“素养作业”评比的两个一等奖。之所以成长得如此迅速,她说是每年两次的教师发展性综合评价报告给了她方向,让她这位“青椒”少走了不少弯路。
2019年,为了破解教师评价目标不准、评价内容不清、成长轨迹不见等痛点难点,苍南县出台教师发展性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建立一师一档,连续5年对全县8000余名教师实施差异性增值评价,找到了一把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尺。
一年一点变化,苍南县教师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该县将教师专业成长情况细化为8个一级指标:“职业道德”“岗位履职”“教学教研常规”“教学能力”“教研绩效”“德育工作”“评教”“附加分”。为了方便学校执行,每个一级指标下又细化出若干个观测点(二级指标),例如,“岗位履职”下设工作纪律和工作量2个观测点,“教学教研常规”下设备课、上课、作业与评价、教研活动4个观测点……依此类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被细化为22个观测点。
观测点明确了,分值怎么确定?苍南县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员介绍,在赋分时参考了过往各校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调研结果,“教学教研常规”“教学能力”“德育工作”3个维度被分配到的分值较高,观测点中“教学成效”分值最高。前7个维度共同构成总分100分,第8个维度“附加分”一般不高于10分。观测点配上赋分,一套可量化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了。
全县教师8000多人,每个人每学期都要进行评价,需要一个数据系统统筹全局。县教育局在智慧教育云平台上,开发了“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块,搭载“智慧云评价软件系统”。按照部署,各项指标的具体分数由学校申报,学校须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的一周内,将全校教师各维度分数进行校内公示后,填报到系统上。
上报的数据经审核后,系统会进行一键式自动化处理,形成基于数据的图表,并反馈到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师。其中,学校收到的报告有全体教师各观测点分数和综合分全县排名以及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全县排名,教师登录账号只能看到个人的相关数据和排名。一般从学校公示到数据锁定、报告可查询,整个过程需要近一个月,可以赶上新学期开学,这样的反馈方式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将报告内容融入新学期的目标制定中,实现评价结果的即时利用。此外,全县各学科排名前200名的教师还会被公示表彰。
苍南县外国语学校教师苏小容会将过去几学期的报告对比着看,其中“教研绩效”分数排名稳步上升,“看来,这是我的优势所在,深耕教研就是适合我的职业发展路径”。于是,她开始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总结提炼实践经验,还积极与县教研员沟通科研方法和思路。今年6月,她撰写的教科研论文获得市级二等奖。
从评价报告中受益的不仅是教师个人,还有学校。作为2019年成立的新学校,苍南县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有一部分是从偏远农村学校调过来的,都没有开展教科研的经验,所以第一年全校教师的“教研绩效”不太理想。校长林辉华说,对照报告上的观测点和分值,学校对症下药,通过名师讲座、师徒结对等方式,一点点帮助教师明确教科研规范。经过5年努力,学校整体“教研绩效”噌噌上涨。
每学年,通过评价分析得出的各校前10名、各学科前50名、全县综合排名前50名和后2%的教师名单都会摆到县教育局局长的案头。手握如此详尽的成长数据,县教育局自然是底气十足。不仅各科室遇到选人用人问题时会登录系统、生成推荐名单,还会依据数据有的放矢培养教师梯队。2021年,该县创建了“闯关式能力达标认证体系”路线,将教师分为新任教师、教坛新锐、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教育专家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认证指标,教师需要有计划地完成指标,实现晋级。
苍南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兰准凯表示,每一位教师都渴望被点燃,正向的教师评价才能带来积极的改变。接下来,苍南将立足智慧校园、精准教学、智慧教研等项目,实现“三全四阶”评价模式的迭代优化,进一步挖掘教师队伍的成长数据,推进“同类对比”评价,并将相关评价结果应用于选调、评优评先等重要事项,以科学的教师考评促进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