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淼峰 张敬洪 夏 勇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顺利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11月21日,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了“基于儿童发展规律的幼小科学衔接能力提升培训”,旨在推动区属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业务交流沟通,更好地帮助幼儿在幼升小期间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与认同,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本次培训中的试点园(校)经验分享环节展示了近年来越城区幼小科学衔接探索的成果。2021年,越城区被选定为“浙江省幼小科学衔接项目”试点区,区教体局全面部署,制定了《越城区开展“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三年为期,逐步推进,全面实施”的总基调,合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研究。两年来,越城区在探索中逐渐厘清思路,明晰路径,初步构建了具有越城辨识度的衔接方略。
一体架构:“短期衔接”走向“长效衔接”
越城区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试点样本塑造期”“全面试点铺展期”“试点生态建构期”的总体思路,以“一体化思维”整体规划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构建起“一体化运维”的衔接框架。
基于规划的一体纲领。越城区按照“3+1”的衔接周期,园校协商拟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纲领,明确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举措等,以红头文件为标识,以一体规划为统领,以行动研究为导向,切实做好顶层设计。
基于行动的一体机制。幼小衔接关键在设计,重点在落实。园校以一体纲领为指南,以专班化运作为思路,建立包括管理机制、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活动设计、家校园协同等在内的衔接团队,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衔接工作有序有力。同时以学期为单位建立园校领导例会制,定期研究幼小衔接制度建设、课程教学、活动管理、家校园协同等工作,形成会议纪要;建立工作行事历,明确“双向协同事宜”和“自主推进事项”;建立双向评估机制,重视评价维度的建立和评价量表的设计,定期开展评价研究,切实构建起双向协商、双向管理的体制机制。
基于奔赴的一体对应。按照“输送端”(幼儿园)与“入学端”(小学)的对应关系,建立一体化的协同关系。通过发布《越城区“幼小科学衔接”小学与公办幼儿园主要对应列表》的方式,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协同关系。考虑到幼儿园存在“多点输送”、小学存在“多向输入”现象,明确了通过双方沟通协调,建立“大同小异”的协同合作模式,确保“基调一致,进度一致,内容相似”。
二维融合:“硬性衔接”走向“柔性衔接”
为切实回应园校教师的认知差异,引导教师形成科学衔接的基本共识,越城区着力“培训”与“教研”两者融合,协力打通幼小衔接主体层面的关键通路。
关键性项目培训。越城区重点关注园校领导、部门负责人等关键人物的衔接意识和指导能力,通过项目设计、实践观摩等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园长和校长共赴北京参加高层次培训,学校分管领导赴省内多地参加关键性培训,部门负责人参加实践性指导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摩与反思相结合的项目培训,达成园校双方管理层的衔接共识、理念共识。
轮动式全员培训。越城区组织全区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开展协同性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着眼衔接理念、衔接维度、衔接方式等内容,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全员培训,以达成科学衔接的意识协同、观念协同。2023年,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设计和组织了两场专题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分享、圆桌论坛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科学认知。
嵌入式教研模式。教研是发现衔接差异、达成教学共识的重要通道,越城区重点打造“三维两翼”的教研模式。首先是同课异构,围绕同一个主题领域进行教学研究;其次是团队观课,组建学前观课团和小学观课团,借助课堂观察表,进行“平行观课”或“交叉观课”,聚焦幼小教学的共性和差异;最后是专家引领,通过比较与反思、总结与提炼,引导幼儿园教师建立发展意识,小学教师建立迎前意识。
三度探索:“横向衔接”走向“纵向衔接”
幼小衔接能否体现科学性,关键在于能否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契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为此越城区在以下三个维度作了积极探索。
主题性计划,探索衔接的内容向度。绍兴市元培幼儿园以主题活动为统领,按照年段活动和班级活动的协同思路,整体构建了小班、中班、大班的衔接安排表,一体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绍兴市东风幼教集团以生活养成为主线,按照“养成项目”和“衔接时机”的思维,整体梳理各年段生活养成主题计划表。通过“衔接主题化、学段梯度化、内容活动化”的方式,切实将四方面准备的要求外化为具体的衔接行为,内化为教师的衔接认知,实现“有序”的衔接。
课程化建设,探索衔接的主题维度。课程的建构与开发,是幼小科学衔接的重要方面,是对幼儿身心特点的积极回应。越城区积极推动园校以课程化思路,切实回应幼小衔接中的关键内容。绍兴市鲁迅幼教集团开设了“你好,小学”主题课程,其中“与小学相遇”板块引导幼儿构建起对“小学”的新经验,“学做小学生”板块加强幼儿物品管理、任务完成、时间管理等意识,“小学我来了”板块升华幼儿上小学的强烈情感。而与之对应的绍兴市塔山小学教育集团则开发了“我是小学生了”适应课程,重点培养孩子们学会整理(书包、课本等),学会生活(穿脱衣服、主动喝水、如厕等),学会劳动(值日生),学会交流(认识老师、同学等)……园本、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架起了园校之间的“身心桥梁”,通过周期性的引导和适应性的安排,引导幼儿健康步入小学。
适应期规划,探索衔接的时空坡度。越城区基于幼儿适应期的身心特点,重点引导园校关注“三个一”周期,即入学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学期,合理安排课程和学习内容。绍兴市培新小学以国际象棋思维、模块化思路,实施“满月设计,循序适应”的教育,整体安排了“活泼小兵爱学校”“优雅小兵懂礼仪”“快乐小兵讲规范”“健康小兵重安全”四大模块15个主题活动,同时明确评价观测点要求,通过“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模块评价与主题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一年级新生积极适应、良性入学。
四方聚力:“双向衔接”走向“协同衔接”
诊断试力,了解衔接实情。幼儿在迈向小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焦虑,这种焦虑可能是家长传导的,也可能是社会性教育导致的,同样家长也会存在焦虑。为确保幼小衔接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越城区引导园校通过自然观察、问卷调查等开展实证研究,切实了解幼儿和家长的想法,以适切的方式予以引导和回应。绍兴市马山幼儿教育集团与对应的绍兴市袍江小学教育集团精心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联合研制、结果双向分享、问题协同聚力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了解和干预。同时,袍江小学教育集团积极上好“两堂课”,即“家长学校校长第一课”“新生‘心晴’入学课”,积极回应入学期待,化解家长和新生的入学焦虑。
结对用力,同龄回应关切。为切实化解幼儿的疑虑,越城区积极构建园校之间的“百问百答”模式。幼儿园鼓励幼儿把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疑惑说出来,通过视频、语音、图文等方式加以记录并发送给小学;小学教师或一年级学生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现场交流等方式一一回应。通过“你问我来答”这种心与心的碰撞、面与面的交谈,以同龄人的“现身说法”化解幼儿的入学疑虑。同时尝试建立“班班结对,心生向往”幼小班级互相结对机制,通过班级间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帮助幼儿全方位了解一年级学习生活,引导幼儿积极入学。
指南发力,精准指导衔接。为切实构建家园校之间的衔接合力,园校针对家长的关切,基于四方面准备的要点,通过家长会、现场会、书面建议等形式进行家园校沟通。绍兴市鲁迅幼教集团发布了《关于幼小科学衔接的家长指导建议》,围绕四方面准备的发展目标,从“具体表现”“意义作用”“给家长的指导建议”以表格的方式、对应的形式给予家长清晰的过程性指导,切实构建起协同发力的衔接局面。
直播给力,时空回应诉求。为切实回应大班家长的“衔接焦虑”,越城区积极创设载体,于2022年携手绍兴交通广播电台,创新打造了“我们要上小学了”系列专题节目。5月至6月,周一到周五每天滚动插播分享名师锦囊,每周五晚名园(校)长携手走进直播室,围绕幼小科学衔接四方面准备,开展交流,向社会传递了正确、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指导、帮助广大家长做好孩子入学适应准备,为儿童可持续发展营造了家园校社一体协同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