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8日 星期

教育起笔 点“数”成金
——奋力书写服务“一号工程”的教育答卷(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嘉兴学院院长陆军带领学校数字健康团队开展科研攻关。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多语跨境直播中心直播。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高技能人才培训。

□本报记者 舒玲玲

由0和1构成的代码世界,让浙江提前“解锁未来”——

“办”到老百姓身边的“无边界医院”,“长”出智慧大脑的城市交通,能一键智控的现代农场,以机器换人的未来工厂……

从0到1突破的数字变革,让浙江领跑“未来已来”——

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数字安防产业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千亿企业2家、百亿企业45家……

潮起之江,数字经济也先行在浙江,成为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为了把“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强增量”,在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以“一号发展工程”高规格布局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工作。

使命所系、未来所向,浙江教育人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根本助力“一号发展工程”,聚力数字技术攻坚、服务企业数字转型、驱动数字人才培养,握指成拳发力未来。

数字科技驱动产业升级

1200多家企业创造出超300亿元的产值规模,温岭数控机床产业不仅产值高,整体加工状态和技术水平也不差。但在大型展销会上,因为品牌不够知名、产地在温岭等因素,被打低分甚至拒绝合作也是常事。这让温岭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会长阮思群意识到,必须向前端技术和高端市场突围。

关键时刻,浙江大学挺身而出,与温岭校地共建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率队访企调研,发现当地机床企业普遍依靠经验造机床,缺乏定量分析。锚定整机配置设计优化目标,武建伟团队聚焦数控机床产业的“卡脖子”技术,细化出“九轴五联动磨削中心”等15个重点项目,产学研联合攻关。“生产管理流程变得可视化、数字化、可追溯。”武建伟希望到2027年,可以形成标志性自主可控进口替代成果,推动浙江机床产业集群实现整体跃升。

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浙江要推动产业能级、创新模式、数字赋能、数据价值和普惠共享“五大跃升”,而这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特别是在对接我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教育、科技、人才这套组合拳都在发挥重要作用。

遇到紧急而又重大的手术怎么办?应急救灾时如何保障充足的医疗资源?偏远乡村地区能否共享省市优质医疗资源?这些难题,在今天,有了远程协同医疗的新解法。两年前,嘉兴学院浙江省医学电子与数字健康重点实验室在“鲲鹏行动”计划的支持下,开始技术攻关,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协同医疗信息网络。

“这就好比打造了一个‘无边界医院’,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共享优质医疗资源。”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张先超说,名医专家能异地会诊、远程“飞刀”,不只对手术等院内诊疗大有裨益,在急救和灾害救治中也能发挥显著的作用。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攻坚智慧港城规划、智慧港航物流、智慧海港服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助力宁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温州大学通过交通安全与应急救援数字化研究,为城市交通罩上了智能款“金钟罩”,实现海上能防渔船碰撞、陆上能防道路火灾、高峰期能调整智慧出行方案……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迭代转换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服务激发民企活力

生产效率提升25%,能源利用率提高11%,数控化率超过92.6%,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大大降低!面对这份“成绩单”,宁波五峰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无比庆幸,车间改造项目找了浙大台州研究院合作。

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股浪潮交织下,整个浙江都在跑一场数实结合、提级增效的马拉松。其中,对于中小微企业集聚的传统产业,要实现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浙江的思路是“做样学样”“轻量化智改”。在教育系统,有个更惯用的表达是“一地创新,全省复用”。两者都强调批量复制、普惠共享。

看似任务已经被“拆解”“降难”,但对于绝大多数缺人手更缺技术的小微企业而言,轻量智改、转型升级仍是一道棘手的难题。缙云锯床生产企业对此曾有切肤之痛。20年前还是小作坊时,大家都满足于机械化生产的眼前繁荣,靠着勤劳踏实肯干,日子也能过得挺好。但随着企业逐步壮大、产业飞速发展,长期被低端产品占据的锯床市场却没能同步“发育”,反而疲于应付“价格战”。

这一切被长期驻点在缙云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国金看在眼里。从帮助企业解决机械技术问题入手,陈国金团队对数控带锯床和高端拉床等装备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通过技改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不仅如此,他还为缙云搭建起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创新平台,动员当地龙头企业组建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创新联盟,让技改成果惠及更多企业。

让小微企业不再“微小”,除了靠技术赋能,金融助力也至关重要。从2015年成立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以来,台州学院就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扛上肩头,在信用数字化改革方面持续发力:创设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汇集72万家市场主体4.14亿条信用信息,同时开发线上融资对接系统,实现数据上链。2015年至2022年,台州小微贷款户数从24万户增加到43.5万户,银行不良贷款率反而从1.58%下降到0.68%,“金融活”真正点亮了“经济活”。

小微企业买卖全球、农副产品出村进城,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成为数字贸易最活跃的新增长点。背靠“世界工厂”义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携手电商企业,在校内外建起多个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师生们把现代学徒制项目转变成生动的跨境直播展示,他们带全球粉丝“云逛市场”“云游选品”,用不同国家语言流利推介着义乌好货,助力小微企业搭上“出海”的数贸快车。如今,已有180多万种小商品借助“义乌商圈”销往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教融合培育数字人才

在杭州市西湖区,“文一科创大走廊”最东端和“文三数字街区”北部交会于杭电文一老校区。两年前,这里华丽变身为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浙江省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也落户于此。在钱塘区智慧谷的杭电校友钱塘科技产业基地,今年有了“杭电—芯谷”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的新身份加持,首批10家校友企业已签约入驻。

“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关键靠科技与创新,归根到底靠人才。”杭电党委书记王兴杰说,该校超70%的毕业生都选择了留浙服务数字经济相关产业,每年入职华为、海康威视、阿里巴巴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毕业生有1700多人。

目前,我省共有7所高校增设了数字经济专业。“若把专业范畴拓宽到大数据、跨境电商等泛数字经济领域,那这个数字还远远不止。”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说。

依托经、管、法等学科优势,浙江工商大学在2022年时增设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两个本科专业,以顺应数字经济新兴业态及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今年9月,浙商大与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将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服务桐乡新一轮创新型发展。同时,浙商大也将依托该研究院,链接相关创新资源,打造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

随着传统产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投射到人才培养环节,表现在我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校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育能顺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未来产业工人。截至目前,我省已有两批共43个省级重点支持的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数字经济领域相关的产业学院共25个。

作为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牵头建立了余杭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等8个地方研究院,形成“产业集群出题、政府助题、研究院接题、师生解题”的产教融合模式。而这背后,是该产业学院对接产业集群与5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底气。产业学院院长姚建华表示,他们要打造多专业复合交叉的数字化制造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中心。

3年培养出1000多名电商专业人才的义乌工商职院,不仅开发了全国首个电商直播专业能力考核标准,还将跨境电商人才培训送到企业和乡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开设了企业家数字化价值提升研修班,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温州大学携手超300家会员企业的跨境电商“琅琊阁”联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跨境电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走出校门,各高校培养培训数字经济人才的步子迈得更大、走得更远,也将浙江“重要窗口”的标识点得更亮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