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1日 星期

促进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策略分析


●增强对比意识、注重思维培养、紧扣学习本质,有助于实现深度教学。

□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小学 冯 盈

课堂是教育情境中的人(教师、学生)与环境间互动形成的基本系统。课堂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目标、课堂规范、知识信息、教育教学设备与设施、教室以及特定的时间资源。因此,如何协调各要素,把教学做深做透,成了一线教师的头等大事。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重操作,轻思考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结论却一笔带过,很少引领学生辩证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疲于操作,因为没有思考的操作,是机械的、盲目的。我们务必重视在动手操作中结合动脑,体验探究乐趣,让思维发生、发展。

2.重问题,轻谋划

问题提出是数学课程标准“四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准备。它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概念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课堂中,很多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往往到了后半节课,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回到传统的师问生答状态。推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需要教师及时作出判断,适时干涉。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环节,并通过设计少而精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3.重知识,轻思想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中学会更全面、更深入、更合理的思考,从而不断提高思维品质,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理性人。然而,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只看表面现象,照本宣科。因此,教学时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是对所学知识点作出判断,二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之由表及里。

二、深度教学的三种策略

深度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可以从如何解读教材、如何设计问题串、如何统一显性与隐性内容出发,推进深度教学。

1.增强对比意识:解读教材,纵横联系

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系统认知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要开展深入教学,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阅读,读懂它的内涵和深意,这样才能把最有价值的内容以最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

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为例,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从易到难,遵循了学生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规律。青岛版、冀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则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从问题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用几行几列确定位置,在二维空间中感知确定位置所需的两个要素。相信有了这样将不同版本的特点纵横联系起来解读,本课重难点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环节的设计编排都有了准确清晰的依据。

2.注重思维培养:大问题引领,问题串辅助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乐于思考并善于思考。面对同一问题,能主动思考的学生,会从多维度或不同高度去理解和辨析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局部范围不知所措;会瞻前顾后地把相关内容主动串联分析,而不仅仅是单一地解读割裂知识链;会运用方法的迁移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仅仅是被动地等待步骤指引。大问题引领,问题串辅助,要借助问题串在质疑答辩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建构新知。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一定可以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帮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与广度。

3.紧扣学习本质:显性隐性,缺一不可

南京大学教授郑毓信曾说:“我们应当超越数学,从更一般的角度去认识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从而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合理分工与密切配合,很好地实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整体性的教育目标。”即走出把数学知识当作数学的误区,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关注知识的获取,还关注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学习的本质,也是深度教学的核心目标,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深度体验,让隐性知识外显。

一节好课的呈现需要教师素养和教育机智的完美结合。只有在不断地发展中自我充实、在不断地传承中自我创新、在不断地磨炼中自我反思,才能让课堂更有数学味、更具思维含量、更丰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