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随笔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

“小喷火龙”熄火记


□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 尹 艳

“老师,小豪打人!”“老师,小豪又生气了。”……接手一年级没几天,我就不断接到学生对小豪的投诉。他就如同一只喷火龙,一言不合就情绪失控,向周围人喷洒他的怒火。

对于教师的批评,他不接受,充满质疑。他每天怒气冲冲,认为所有人都在欺负他。

秉承先了解再处理的原则,我继续观察。

一个月后,小豪的情况更加严重了,每次和同学闹了矛盾,就躲在小花坛里不肯进教室,嘴里还念叨着“我不想见到他们”“我讨厌所有的人”。

放学后,我与小豪妈妈交流,了解到小豪有一个强势、霸道的姐姐,总是被姐姐欺负,却又不知如何反抗;父母不知如何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无力解决矛盾,使小豪的情绪被长期压抑。

小豪大班时,父母外出一年,小豪由外婆照顾。外婆的溺爱又让小豪得到过分的关注,开始习惯于肆意宣泄情绪。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小豪缺乏包容心和同理心,在规则的遵守与情绪的自控上存在困难。

幼小衔接阶段的变化不仅在学习环境上,也在行为规范和角色期待上。小豪对小学的课间纪律、教师管理、伙伴相处等模式还不适应,无能感使他的情绪变得更加敏感易怒。

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处在更宽松、更自由的成长环境中,在家中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更看重个性与价值被认同与尊重;在学校不再盲从教师,对强制性的命令易生反感心理,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反抗行为。

我不再盯着小豪的问题,而是对他多了一份包容,接纳他的负面情绪,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某天,小豪又与外班的学生发生争执,在别人脸上留下几道指甲印,自己也挂了彩。

事情与他无关,别人在互相对骂,小豪却冲上去打人。了解到这些,我的怒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你怎么回事!”

小豪脸上瞬间出现倔强和愤怒的表情。我马上意识到,如果继续用这样的方式,他又要开始“喷火”了。

我马上转换语气,询问他的伤势,并提出带他去处理一下伤口。

以往小豪一出事就僵在原地,拉也拉不动,现在居然顺从地跟我走了。处理好伤口,我表扬小豪能在教师制止时及时停手。小豪大概没想到我非但没有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变得有些扭捏。

“你觉得你做得对吗?”

“是他们先骂人的!”

“肯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对吗?”

小豪愣住了。

“你是聪明的孩子,想一想,下次遇到这种事怎么办。先去上课吧。”

小豪没再辩解,顺从地回到教室。

等小豪完全冷静后,我再和他提起这件事,他能理智地与我交谈。看来,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越上火,学生越叛逆;只有冷处理,让火气降下来,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我想到了绘本《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课间,我和小豪一起阅读,小豪读得津津有味。

“阿古力为什么会喷火?”

“阿古力被波泰传染了喷火病。”

“到处喷火有什么危害吗?”

“阿古力把房子都烧了,还把水池变成了火锅,别人都很怕他。”

我肯定了小豪的回答,告诉他,肆意乱发脾气,会像阿古力一样,伤人害己,最终会没有朋友。

小豪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但我当时就是很生气,很想打他们”。

“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是最了不起的,老师知道你是男子汉,试试看,下次生气时不要理睬别人,心里默数10个数,让自己冷静下来。”

几天后,小豪主动找到我说:“老师,刚才×××对我做鄙视的手势。我本来很生气的,但我数了10个数,感觉好像没这么生气了。”

“做得真好!”我肯定地摸了摸他的头。

小豪眼睛亮亮的。

后来,我们还一起阅读了绘本《菲菲生气了》和《我的情绪小怪兽》。我告诉他:“生气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如果生气了,要找到排解的方式,不能向别人发泄。”

为此,我与小豪妈妈多次交谈,提醒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公平公正地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我还向她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告诉她:孩子的行为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隐藏在水里的大部分则代表孩子的深层次需要。

我将小豪点点滴滴的进步通过短信或视频的方式告知小豪妈妈。看到小豪在学校里的变化,她对孩子的评价不再是“我管不了他”,而是转变了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从原来的命令式变为建议式。

后来,小豪妈妈反映,小豪能听进父母的话了,家庭氛围也变得和谐了。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现在,小豪有时还会因为和同学闹矛盾来找我,但情绪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激动,也不会一句话都听不进去了。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