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 晨
一个塑料大桶,底下打个洞,再套上一块黑色橡胶布,就是一个简单的“空气炮”;一个塑料瓶,酒精做燃料,打火机的火星是点火器,就是最朴素的自制火箭;羽毛球筒上绕几圈LED灯带,就变成了可视化滑动变阻器模型……在桐庐县叶浅予建兰学校科学教师方汉兵的工作室里,像这样大大小小的“土”教具不下100件。而正是靠着这些“土”教具,方汉兵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迷弟迷妹,就像学生们说的,“上兵哥的课,哪会打瞌睡!”
“加油,加油!”在804班的科学课上,一场势均力敌的“拔河”比赛正在进行。不同的是,学生们手上的拔河工具是由两只钢筋锅组成的装置。在学生们的几番较量下,两只锅还是牢牢地“黏”在一起。方汉兵还原的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内外压强差产生强大的压力差”。原本复杂且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一次实验就让学生有了更直观和真实的感受。
后来,这个课堂画面被制作成了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一炮而红,还收获了上千万的播放量。事实上,从2020年起,方汉兵就开始尝试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实验视频。“就是为了方便教学”,抱着这份初心,方汉兵一做就是3年。尽管没有花哨的特效,但翔实有趣的实验视频不仅让他收获了众多粉丝,更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全国各地的物理教师和物理实验爱好者。
方汉兵喜欢动手做教具,任何科学教学实验只要有实现的可能,他都愿意去试一试。对实验教学的这份热爱,方汉兵坦言,离不开他之前的工作经历。
2019年,方汉兵通过人才引进来到桐庐。在此之前,他在外省一所中学做了8年的物理教师。方汉兵回忆,由于学校硬件设施匮乏,导致很多教学实验难以开展。于是,他开始尝试自己做实验教具,“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课堂实验设备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常规仪器,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来到桐庐后,方汉兵更是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抓紧研制各种教具。一节课40分钟,时间宝贵,为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分每秒,方汉兵在背后下的功夫可不少:用什么材料,在哪里钻孔,安全性怎么保障……“实验中用到的教具都是一点点挖出来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的钢筋锅就是方汉兵和妻子在一次逛超市时发现的“宝贝”,后来他又买来了电钻,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想办法在锅底打孔并做好密封。
方汉兵做的教具特点就是“抠”,路边随手捡起的塑料管、丢在角落的纸盒子都能成为实验教具的原材料。方汉兵工作室的角落里堆着许多捡来的木板、水管,都等着他将它们一一“变废为宝”。方汉兵说,他希望用这样“简朴”的方式,告诉学生科学实验并不遥远,“人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学着做一做”。
方汉兵不仅“抠”材料,做起实验来更是“抠”细节。
在一次面粉爆燃实验中,为了让学生“大受震撼”,方汉兵用1块木板、4根塑料管、1个漏斗、1个塑料袋制作了简易的支架装置。但实验过程中吹多少气,塑料管多少长,面粉的量放多少,前前后后他调整了不下10次。方汉兵说,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重建中获得的,“尤其是当实验存在安全风险时,教师更要‘抠’好每个细节”。
“一上科学课,我们班就成了全年级最快乐的班!”804班陈予亦兴奋地说。除了用好玩、新奇的实验打开学生探索科学的大门,方汉兵还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与科学产生情感链接。每带一届学生,他都要花两三节课讲讲“为什么要学好科学”。用他的话来说,“我希望他们对科学课感兴趣,如果他们对科学课不感兴趣,那希望他们能对我这个人感兴趣”。
从教12年,方汉兵收获的荣誉并不少:省优质课一等奖、桐庐县最美科技工作者……去年,他自制的“巧用白炽灯助力初中科学实验创新系列装置”还获得了浙江省自制教具评选一等奖。
荣誉伴随着责任,无论是送教下乡,还是学校间的科普交流,方汉兵总会大包小包地带上各种实验教具,为当地的学生带去酒精燃料枪、面粉爆燃、火焰掌等科学实验。“我希望通过实验科普能让更多人看到科学的神奇,也明白科学并不神秘。”
看着台下一张张兴奋专注的脸庞,方汉兵很享受,因为他知道,这份对科学教育和科学实验的热爱就在这一个个魔幻的科学实验中传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