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

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三级跳”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品质办学20年纪实

□曾水清

20年风雨兼程,谱写出绚丽华章。自2003年4月建校以来,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原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历经20年的奋斗与成长,聚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和学校治理三大核心,一步一个脚印,锐意改革、逐步深入、奋力前行,实现了品质化办学和高质量发展的“三级跳”。

一级跳 变革课堂,让课堂“活”起来

学校伴随新课程改革而生,取得了一系列的办学成果,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学和课程内容不断丰厚。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将这些理念和内容深入落实,并切实转化到课堂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这是摆在育华人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为打通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育华上下将研究和实践的目光锚定在以课堂转型为目标的机制上,出台了“旨在学生自主多元发展的绿城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方案,并于2014年申报为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5年申报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转为杭州市第二届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决战课堂的序幕就此拉开。历经3年,至2018年,学校的研究成果《绿城课堂:基于选择学习的小学生课堂教学新范式》正式出版,并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育华人深刻地意识到,课堂的本质应该是面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积极创新,是在原有课堂教学基础上的主动求变,课堂变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持续、有效专注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如何将一节课的时间巧妙地划分成多个有效的5分钟,这考验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艺术。基于此,历经多年实践和总结提炼,绿城课堂日益凸显出三大特征,即活动化、合作化和个别化。

出差旅行的人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出行乘车无所事事时,不到半小时就昏昏欲睡,而那些在高铁上阅读、工作、小声交流的人,往往可以保持很久的清醒与专注状态。其区别主要是阅读、工作和交流的人有感兴趣的事情在做,课堂学习也是如此。为此,绿城课堂改革提出的第一项行动就是让课堂活动化,即每一堂课都要根据学习内容、学习重点设计一个有意义、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学生可以“跳一跳摘到桃子,动一动收获成功”。课堂教学既不是让学生在舒适区无所事事,也不是通过努力得不到收获。

比如,儿童空间观念相对薄弱,往往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认知存在困难。在绿城的数学课堂,就设计了这样的挑战性活动:“把下面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分开,让分开后的面积一样大。”学生通过拼一拼、剪一剪、连一连、补一补等方式,动手实践,体验了学习过程,也轻松掌握了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变式转化。

神舟飞天、空间站建成运作、航空母舰下海远航……当今社会,很多职业和工作,都离不开众人的精诚合作,未来社会更是如此——学会合作是学生适应未来需要的必备素养。而把合作化的理念落实到一个一个的课堂中、日积月累养成学生的合作素养,是绿城课堂多年形成的又一个特征。学生在课堂中相互认同、相互借鉴、适当让步、坚持主见、谦逊待人、取长补短、共享成功、分享喜悦……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形成了合力,还能形成智慧碰撞,激发思维的灵感。

比如,在五年级的科学课堂中,学生基于寻找未来宜居星球的考虑,设计了一个“月球驿站”,通过头脑风暴罗列了8个月球生存的基础性问题,然后基于兴趣双向选择分成8个学习小组进行设计和模型制作,他们自行设计、多方求教、反复更改、不断完善,完成了太阳能电厂、氧气制造站、水制造和水循环利用系统、无土栽培技术、月球列车、激光通讯、自助诊断与医疗、月球户外穿戴等8类设计,最后进行组合与安装,建成了一个“月球驿站”的运作模型,撰写了研究报告。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好好当了一回小科学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价值。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智能优势差异较大。教学时,如果能够遵循学生个性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就能达到“备课备全面,教学精准教到点”的效果。基于此,学校开展了个别化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对教室进行“学室化”改造,在教室里设置了3个中心:自主学习中心、互助学习中心、学习支持中心,分别满足学习优秀且自主、善于合作学习、学有困难期待帮助等3类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一间教室、同样的主题内容,但不同的学习材料、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的学习节奏,满足了学生“同步学习·异步发展”的需求。

二级跳 转变方式,让学习“动”起来

课堂教学革新带来的必然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立足于课堂变革深入开展学习方式转型的研究和实践,推动学校迎来了发展的“二级跳”。2018年6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上,学校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申报立项了杭州市第三届教育科研重大课题“绿城学习:基于个性发展的小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设计与实践研究”,研究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的多型样态、学习的评价和学习的有效结构等。2021年8月,学习研究专著《新时代学习: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绿城探索》正式出版,《坚守二十年,让适合的学习真实发生》也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绿城学习”传承了绿城课堂的特质,又有了新的发展,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研究可以简要概括为“三动”,即主动、互动、灵动,具体而言就是: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上主动、学习伙伴和学习方式上互动、学习节奏和学习策略上灵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深刻地表达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步步推进的学习,只有学会主动学习的学生才能达成“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主动学习包括主动预习、主动探究、主动复习、主动寻找资料学习,从而形成主动求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校通过整本书阅读的系列推进,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课前3分钟的系列演讲活动,培养学生领导力、沟通交流和口语表达;通过自主日记、接力作文、自改互改习作,培养学生主动表达;通过师生研究室的工作坊交流,聘请学生小导师,培养学生教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学习的素养。主动学习表现在课堂上最典型的是预学翻转式学习,其学习流程为:自主预学→反馈预学→针对指导→巩固拓学。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完成预学单,提出学习困惑,教师教学则是基于预学基础和学习困惑的针对性指导,并基于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进行巩固练习与拓展提升。日复一日的有效训练,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班级授课制背景下,要照顾全体学生的学习是颇有难度的,因此调动学生互动学习,能够有效消除班级授课大一统的不利因素,还会促进同伴之间的良性合作和有效竞争。互动学习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同桌互助、小组合作、支持结对、同质交流、异质学习圈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时往往会选择不同的互动学习方式:单词听写交流,以同桌互助较好;疑难问题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宜;整本书阅读过程性交流,以同质文学圈较好;大主题下的分主题学习,以异质学习圈为宜……总之,实施互动学习,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减少学习差异,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均衡发展。

人的成长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成长也是动态的,因此赋予学生的学习以灵动的过程、灵动的方式、灵动的样态、灵动的学习空间、灵动的组织方式等,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好学天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当学生英语或数学学习明显高于同年级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检测达标就可以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意愿进行“单科跳级”学习,也可以进行该学科的自主学习或选择其他学科内容学习;当学生课堂学习有困难时,可以选择到学习支持中心区域,协同教学教师同步跟进,实施一对一辅导;当学后有困难时,还可以在线申请援助,既有微课的自主学习,也有在线教师的针对辅学。灵动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便利、选择的多元。

三级跳 治理研究,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课堂的变革、学习的转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以来,学校迎来了发展的“三级跳”:指向学校管理的系统变革的学校治理研究和实践。从校长到教师,从制度到文化,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到组织架构,治理实现了学校管理的转型升级,学校从一个火车头带领的蒸汽机车式管理中走出来,变革为多个动力源的动车组,向着同一目标共同发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传统学校的管理以垂直型层级化为主,一个通知或文件从教育局到科室、到学校、到分管校长、到对应中层、到教研组长、到备课组长,最后到教师,一共经历八级流程。如果其中一两个层级耽搁一些时间,就会直接影响通知和文件精神的传达效率。学校借鉴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实施分权和释权,采用扁平化治理结构,合并学校中层管理部门,将近10个中层管理部门合并为3个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师成长中心和学生成长中心。这3个中心上承教育主管部门,下接一线教师,优化整合了人力资源,畅通了信息渠道,端正了中层管理人员“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教学”的定位。这样扁平化的管理,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更加强了信息沟通,提升了教师主体地位,树立了一线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感。

教师的常态化工作主要是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检测与评价、教学研究等,这好比企业的生产工序。一家企业因为有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文化,制定了适切企业发展的高标准,实施了现代管理制度,就能创品牌,出效益。为优化学校治理,学校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开始推行教师常态工作清单制,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不同学科教师等均赋予详细的工作内容清单,教师可以对照清单开展自己的工作,对标工作标准,优化工作策略,提升工作效益,从而实现教师常态工作的清单式自治,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充分信任,进而激发了教师形成主动上进、积极争先的工作氛围。

传统学校评价是甄别式、选拔型和按比例实施的,这种选优汰劣的评价方式,有其可行的一面,但对于一所经历高质量优质发展的学校来说,就有明显的局限性。限制优秀名额,容易打击大部分优秀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放开优秀名额,又容易变成评价模糊的“大锅饭”。

如何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动态平衡?学校打破传统评价简单选优的理念,改“评价”为“评估”,给各工作岗位制定“优秀”的分值标准,教师达到优秀的标准之后,就赋予优秀;相反,就不赋予。对于各组优秀不设名额限制,有多少教师达标,就有多少教师被评为优秀。这样,教职工之间不会产生恶性竞争,而是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和谐循环。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