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青
当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的第一批学生背上书包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班主任的挑战也接踵而至。
且不说这一届的学生数远超以往导致班额偏大,班主任往往要同时面对70后、80后、90后家长,“您是孩子的爸爸还是爷爷”这样的尴尬问题时不时地使空气凝固。
网上有人戏称:70后“虎妈”,80后“鸡娃”,90后“佛系”。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的人对教育的理解存在差异,班主任更需要超凡的智慧才能在家校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70后出生的年代物资匮乏,父母教育程度不高,渴望通过教育满足物质的需求,因此对子女的教育倾向于“严厉﹢高期望值”。
80后这一代人虽然生活条件有较大的改善,父母也普遍接受过教育,但他们面对的教育资源并不充裕,升学竞争的残酷使得他们对教育或多或少表现出焦虑情绪。
90后生活在物质充沛年代,也享受到高等教育扩招的红利,学历普遍比上几代人高。他们在育儿观念上更倾向于教育本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如自主能力、探索欲望,尊重孩子的个性品质。
这一届一年级新任班主任也来自各个年代,70后、80后教师已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能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家校工作进行优化;年轻教师以90后居多,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还没有育儿经验,缺少“父母亲”的角色体验,加上带班经验、业务学习的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对特殊时期的家校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
打着不同时代烙印的“三代家长”,其教育观念、教育诉求常有分歧,甚至截然不同。因此,当他们处在同一个班级群中,对班主任工作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对班主任而言,这是从未出现过的状况,无从借鉴,只有积极谋划,摸索前进。
一、尊重教育规律
家校共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班主任不仅自己要充分学习教育教学原理,更要主动引领家长学习,共同提高对教育的认知。
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教育教学总有其一以贯之的规律,比如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因材施教、“五育”并举等;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与思考能力时要先教后学,当学生具有独立阅读与思考能力时要先学后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温故知新……
这些规律经过实践证明有效,当家校沟通中出现与之相悖的观念时,班主任可以将它们作为“铁律”来遵循,以应对龃龉隔阂,达成家校共育的目标。
二、遵守师德规范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大要求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其中的核心是爱。
有人说:“教育无他,唯有爱。”师德的最高境界就是“师爱”。新任班主任想要在家长和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就应该追求以师德规范为行事典范,学会如何爱学生,如何智慧地爱学生,如何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资深班主任有很多金点子值得新任班主任去学习。比如一年级开学报到第一天,是家长关注度最高的一天,从把孩子送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每个家长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能收到教师的反馈。
有的班主任就记录了班里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连夜整理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推文分享给家长。当家长睡前读到班主任洋洋洒洒数千字,看到班里每一个学生的照片时,除了对班主任敬业的感动、专业的佩服,更是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任何沟通都会畅通无阻,任何疑虑都会有效化解。
三、以诚信为原则
三个年代的家长各有类型,有打骂型、放纵型、溺爱型、焦虑型、挑剔型、热情型等,但家长是他们的共同身份,家长与班主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沟通交流最重要的原则是诚信,以真心就能换真心,新任班主任只要以诚信为原则,用过硬的专业素养、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能赢得家长的信赖,筑牢家校工作的基础。
再加上新任班主任智慧地、艺术化地处理各类问题,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效运用共情和移情,有的放矢地说服引导,所遇的困难基本上会迎刃而解。
(作者为浙江省特级教师、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灵溪校区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