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抒雯 实习记者 邓昊冉
在半空中滑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后,一架F3P航模突然附身下坠,即将撞地又快速拉起……9月19日,在绍兴市元培小学的体育馆内,一场炫酷惊险的飞行表演拉开了学校国防科技活动周的序幕。“太刺激了!”“我真的担心飞机会掉下来!”学生们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对他们来说,一场关于冒险、探究、学习、合作的科学之旅已悄然开启。
“火箭男孩”的启梦之旅
严弘森是元培小学四年级学生,去年夏天,他因为一段给天文馆纠错的视频而“出圈”,被网友昵称为“火箭男孩”。对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来说,纠错的底气来自长达6年的“火箭研究”。
2017年,4岁的严弘森和父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了一场火箭发射,他感到“很震撼,回家后心里总想着火箭升空时的画面”。从此以后,探索航天知识成了严弘森的日常。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火箭知识,他自学了编程、天文学和军事知识;为了支持孩子的梦想,严弘森的爸爸将客厅改造成了工作室。
火箭有哪些种类,空间站是什么样的,火箭的发展历史……严弘森如数家珍。去年9月,在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上,他向全校师生分享了自己与航天的故事。
“亲自造一艘火箭”是严弘森一直以来的梦想。5年前,他用纸制作出第一支火箭模型。今年暑假,他在操场上发射出第一支自制固体燃料火箭。当火箭冲出去200多米,梦想照进了现实。
这份对火箭的热爱感染着元培学子。一群对航天航空兴趣浓厚的“小航天迷”自发成立了小科迷工作室,他们化身“航天小讲师”,积极向周围的同学科普航天知识。504班的王烨磊便是成员之一,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同学爱上科学,爱上航天”。
校园里的“航天味”
“为了探索宇宙,人类做了哪些努力”“纸飞机如何飞得更远”“空间站上有哪些特别的设计”……科技感十足的内容让“航天科技趣味学”这一社团课程获得了不小的人气。科学教师胡梦瑶是该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她会把科学知识巧妙地融进课堂,带着学生边玩边学。在胡梦瑶看来,科学课一定是好玩的,要让学生们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萌发出对科学的热爱。
这个学期开始,胡梦瑶被外派到当地另一所小学支教,为了能让社团课继续开展,她决定每隔一周回校上课。在她的心里,让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比什么都重要,“学生在研究自己喜欢的事物时会非常投入。作为教师,我能做的是通过课堂尽可能托起他们的科学梦”。
校长阮秋萍认为,学校作为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应该起到“唤醒”的作用,除了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如今漫步在元培小学,航天科技廊上满是航天知识;科技实验室里,浩瀚的星空屋顶让人仿佛身临宇宙;课间10分钟,有关航天科技的微课见缝插针地进行着知识普及;中科院的科学家亲临校园,开展科普讲座,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科学家在身边”……
校馆合作打开科创空间
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9月21日,当“天宫课堂”的第4课开讲,401班的学生们在收获科学知识的同时,不免回想起上一次与航天员同上一堂课的“刺激”。
去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3课开讲。陈冬、刘洋、蔡旭哲这3位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化身“太空教师”,现身云课堂,给学生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毛细效应实验。“在太空中,由于没有重力的束缚,表面张力作用会更加明显,驱动液面不断上升,最终液面都会上升到管顶。”大屏幕上,航天员陈冬解释了在太空舱内发生的“反常”现象;在元培小学的课堂现场,绍兴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地球环境下的同主题实验。“天地对比”的课堂很快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大家纷纷在教师的指导下做起实验,体验着探索的乐趣。
去年9月,学校就与绍兴科技馆签署馆校共建协议,开启馆校间的深度合作。在每周的“科学微课堂”上,由科技馆制作的“科学快乐学”系列云课程,用各种趣味十足的科学现象引得学生捧腹大笑。每学期,学校还会组织师生到科技馆研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创能力。科技馆科学梦工场的辅导教师还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充实了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
科技强国,从娃娃抓起。阮秋萍认为,科技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带着学生看世界、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将其和家国情怀融合起来。她说:“当看见我国自行研发的火箭升上太空,当科学家们走近身边讲述科研故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