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 丽)“茁壮成长的我们在蓝天下,共同的家美好如画,请把垃圾分类带回家……”9月7日,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开设了一堂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学生们编排了生动的情景剧、快板解说等节目,诠释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倡导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等绿色低碳理念。
据了解,该校积极探索“厉行节约”的膳食数字化变革,开发了“数智膳行”平台。每个班的餐余桶往电子秤上一放,大屏幕上就能实时显示餐余量。后台会对餐余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形成各种数据图表,学校再根据数据动态调整菜单,精准控制采购数量。同时,实施生活垃圾干湿分离,餐余垃圾分类回收。
“平台的开发,是为了从源头做起,减少厨余垃圾。”校长吴晓宏介绍,学校从2019年开始进行“源头减量”垃圾分类教育,目前,学生人均餐余量已从最初的35克下降到4~5克,学生们已然养成“垃圾分分类,食光不浪费”的好习惯。这也使食堂采购更为精准高效,仅每天的蔬菜采购量就从人均203克降至166克。
吴晓宏还表示,新学期里,学校将响应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号召,食堂、超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和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用品,进一步促进垃圾分类,创建绿色低碳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