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8月29日 星期

孩子学习困难并非都有“病”


□耿银平

孩子学习困难,也要上医院?这个暑期,全国多地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设立该门诊旨在通过多种检查评估方式,了解孩子的家庭养育、基础疾病、生活环境等状况,明确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此同时,不少家长把该门诊当作拯救孩子学习成绩的“稻草”。

带孩子去看学习困难门诊,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可能存在某种学习障碍。这种权威性、终结性的负面评价,来自成人世界和官方机构,看似无关紧要,却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在进医院的那一瞬间,孩子所拥有的美好信念、自信等可能就此坍塌,也必定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在一个关于“学习困难是不是病?”的问答征询专题中,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是。只要孩子的智商没有明显的障碍性低下,他们就是可塑可造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具有7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智能,不能一味强求每个孩子都能做到通才优秀。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才开窍的大有人在。因为存在偏科、不想学习等小问题,我们就放弃了对孩子的激励、唤醒和信任,给他们贴上一个学习障碍的标签,多少显得有点短视和功利,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多数孩子学习困难,与超强、超前、超负荷的学习催逼有关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做好应对高强度学习和高难度思考的准备。超强、超前、超负荷的学习,能不困难吗?资料显示,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脑缘系统发育的关键期,而与人的情绪、运动、血压、血糖相关的神经系统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发育完成的。如果这个时期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就会对脑缘系统的发育造成干扰,影响智能的发展。家长如果认识不到这些超前培养带来的危害,一味将学不好的责任归咎于孩子,一哄而上挤到学习困难门诊求医问药,就太糊涂了。

学习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若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完成任务的。当出现所谓的学习困难时,有外因,更多的是内因。比如:孩子出现惰性,内驱力匮乏,有躺平不想学的负面情绪等。深圳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倦怠与父母控制成正相关。所谓“越控制,越倦怠”,家长过度焦虑、过于严格、要求过高、攀比心强等,正在逐渐毁掉孩子的学习动力。激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充分激发孩子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动力,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比挤到所谓的学习困难门诊更有针对性,更具现实意义。

当然,笔者的意思不是不让家长去学习困难门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5%~15%的儿童受到学习障碍的困扰,如果孩子确实存在阅读障碍、写作障碍和计算障碍等严重问题,还是要求助于专家的。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