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名校固然是莘莘学子所梦寐以求的,但不是单靠坚持就能圆梦。
□胡欣红
最近,第15次参加高考的唐尚珺被退档以及放弃补录之事,引发了舆论持续关注。唐尚珺固然只是个例,但他的高复之路却带来了颇多争议。
1989年出生的唐尚珺,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一个偏远山村长大。2016年,记录唐尚珺连续多年参加高考的30分钟纪录片《高十》在广西电视台播出,唐尚珺的经历进入公共视野。
起初,绝大多数人都对唐尚珺怀有同情和敬佩之情。高中阶段的学习十分辛苦,高复更是压力巨大。一开始考得不好的唐尚珺,能一直坚持高复并不断获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坚守确实不容易。
“高十”之后依然坚持复习的唐尚珺,目标从“至少上个二本”升级为考上清华大学,似乎陷入了偏执状态。考上名校固然是莘莘学子所梦寐以求的,但不是单靠坚持就能圆梦。通常情况下,个体的成绩是由天赋、努力程度、心理素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更何况,同龄人早就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比别人晚个三五年或许还没有太大影响,晚了十年左右还不甘心,就业年龄限制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问题。而且,他相继被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都没有“见好就收”,令人为之惋惜。
完成自己的第15次高考后,唐尚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考上清北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应该不会再复读了。今年,他填报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物理和化学两个专业,还选择了不服从调剂。
然而,正当唐尚珺“退而求其次”准备去上大学时,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超广西理工类一本线119分的他竟然被高校退档了。一时之间,不少网友纷纷发出“你退了高校十几次,这次高校也退一下你”之类的戏谑调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唐尚珺的选择究竟对不对,对此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即便唐尚珺真的是自己“害”了自己,那也是个体的选择,只要不违法违规,就没啥好指责的。不过,他的事例却警示考生们慎重决定是否选择高复。
高复有利也有弊,需要考生综合考量。尤其是像唐尚珺一样一心冲名校的考生,非在一棵树上吊死,万一实现不了,咋办?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当下,选择的余地这么大,考生只要有能力,都有可能继续深造,何必一再卷高复?
录取结果公布之后,唐尚珺更新过三次社交平台,用“天不遂人愿”“困顿”“迷茫”形容自己。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不希望出现下一个唐尚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不能陷入偏执。但愿他的深刻教训,能给考生们在考虑是否复读时带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