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延续了往年一贯的材料作文命题思路,强调“让作文回归作文”,考查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
材料作文命题较好地体现了语文作文考试的特点,如新课标I卷作文给的材料为“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新课标II卷给的材料为:“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这些材料都是学生能看得懂的,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门槛”。这有利于学生表达,也避免学生和家长产生作文焦虑。
好的高考作文题,不是要“考倒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展现自己的语文作文水平。因此,笔者不赞成材料作文在给材料时“难倒考生”,如给学生的材料偏冷门,或者给出科技或历史类材料,如果学生对这些材料不了解,就会影响到考试发挥。某种程度上,也把语文考试变为科学考试或历史考试。
今年北京卷的作文命题还在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上作了尝试,微写作从三个题目里选择一个,作文从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这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作文题进行书写。也有人认为给学生选择权,做不同的题可能会带来不公平问题,也提高了阅卷难度。其实,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这才是考试评价应该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