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6月2日 星期
阻击隐秘的“健康杀手”——
“小腰板”牵动“大民生”


□本报记者 汪 恒

“欲正脊,先正姿,静勿久,动相适……”“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的学生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脊柱健康小贴士。“为了帮助学生们注意日常的姿势,节日之际我们赶制出这样一份小贴士,也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份希冀。”菱湖校区副校长毛芳芳说。

“最近一段时间,来看脊柱问题的小患者明显变多了。”绍兴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何磊说。今年以来,学生脊柱健康的话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年初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为300万名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被列入今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不久前,省教育厅、卫健委、体育局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正脊行动。

如此浓墨重彩,自有其道理。在业内,脊柱侧弯被公认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宁波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主治医师章宏华介绍,伴随脊柱侧弯带来的高低肩、长短腿等问题,不仅有碍美观,还可能引发自卑等心理问题,脊柱侧弯患者成年后患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压的风险也更高。“与肥胖、近视相比,脊柱侧弯的问题更隐蔽。”何磊告诉记者。他表示,大部分的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曲度小于10度,体感没那么明显。但如果任其发展,不进行矫正,一旦曲度大于45度,就会影响胸廓发育,对呼吸也会造成困扰。

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不可小觑。2022年杭州市上城区12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脊柱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近2900名学生脊柱异常,占比2.44%。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师连毅多年从事脊柱健康科普与筛查服务,他和同事们曾对省内某地1.2万名11~15岁的学生做过调查,脊柱形态异常检出率在9%左右。

令章宏华惋惜的是,很多家长对脊柱侧弯缺乏了解,都是无意中发现孩子有明显体态问题后才带他们来就诊,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期,“最好的治疗期一般在10~14岁。早发现就能早点介入和预防”。

2019年10月开始,宁波市着手进行脊柱侧弯专项普查。章宏华和同事们发现全市患特发性脊柱侧弯风险的学生大约占10%,学生普遍存在体态问题。“青春期的女生比男生患病风险高,高个子学生比其他学生的患病风险高,久坐的学生比经常运动的学生患病风险高。”章宏华说。“防病重于治病。大部分脊柱侧弯的孩子是可以通过训练、佩戴支具等缓解或康复的,最后需要动手术的一般不到10%。及早发现问题,可以避免最后不得不通过手术矫正的烦恼。”何磊表示。

随着正脊工程的推进,各地各校开始创编、推广各式护脊操。“脊柱健康操主要是增强与脊柱相关肌肉群的力量和柔韧性,同时增加关节的活动度,纠正小关节的紊乱,要养成锻炼的习惯,持之以恒。”章宏华认为。

杭州市翠苑第二小学去年年初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创编了一套站立课间操和一套躺卧睡前操。“一年实施下来,大家感觉是有效果的,老师们平时也在做。”副校长徐赛旗告诉记者,在她看来,护脊操在编排上注意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教室、走廊等空间,并通过融合亲子活动、提供奖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习惯。“长期来看,针对脊柱侧弯,护脊操可以说是投入小、收效好的防治手段之一。那些已经出现脊柱侧弯的学生也需要做类似的动作来帮助康复。”连毅对学校的做法表示认同。

学生脊柱侧弯问题要标本兼治,同时还需多方施策。在连毅看来,儿童青少年处在身体发育阶段,骨骼发育比肌肉更快,影响骨骼的稳定性,导致脊柱侧弯高发,同时也和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比如书包过重,运动量不足,不良坐姿,长期趴着睡,都可能带来问题”。

在浙江,学生午休“躺睡”作为民生工程在多地推广,学校体育课程也将迎来新的调整和优化。“我们考虑在课程内容上增加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的动作练习,并通过区域学科监测评价和赛事评比,引导体育教师重视脊柱健康教育和训练。”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员王慧娜告诉记者。毛芳芳表示,除了提醒学生注意日常姿势,也会提醒教师,在课堂上对姿势不端正的学生进行关注或干预。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